将我们手中的笔作为历史的放大镜、透视镜和显微镜,不但从宏观上把握吴氏历史,还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吴氏历史,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吴氏历史人物、事件或文化知识,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反映吴氏大历史。
吴姓始祖泰伯无子女,姬姓吴氏虽起自吴泰伯,但却非他的直系后代,而我们都是其二弟吴仲雍的血脉后裔。
泰伯逝世后,由吴仲雍接任吴国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1074年到公元前1069年,共计5年。继续开拓哥哥泰伯所奠定的基业。在吴姓发展史上,吴仲雍在历史上被尊奉为“至德之圣”和“至德第二圣”,是开拓江南社会的功勋之一。他被后世统治者尊奉为恭孝王,宋武帝曾赞誉他“协同先志,清而弗污,心同道合,流风余韵。丕开周基,榷而适宜,德兴仁齐,万世仰思”。其地位与泰伯并肩。仲雍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江南和中国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江南名贤之位。
那么各地很少提及仲雍的主要原因在历史记载和宣传的不足,以及吴仲雍在历史的角色定位。
首先,仲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他在历史上的角色更多是作为陪衬和背景人物出现。尽管吴仲雍在建立吴国和开发江南地区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成就往往被兄泰伯的光环所掩盖。泰伯因“三让”而闻名,成为江南人文之祖,而仲雍则被视为泰伯的助手和陪衬。这种历史定位使得仲雍在历史记载中相对较少被提及。
其次,吴仲雍在历史上的记载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祭祖活动中的提及频率少些。尽管仲雍在吴国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他的事迹和贡献在历史文献中的记录不如哥哥泰伯详细和突出,这种记载的不足有以前的责任也有在以后的活动中往往被忽略。
此外,南北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影响祭祖活动中对仲雍的提及。南方地区重视宗祠文化,家族观念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这种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在祭祖活动中更注重本地始迁祖或重要人物的事迹,而仲雍作为陪衬人物,自然提及频率较低。
总体上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今日之吴姓,在家谱中或自我介绍中,“我是泰伯第多少代……”我们都是吴仲雍的血脉子孙,都是吴仲雍的后代。切记不能忘了血脉始祖仲雍,我们身上流淌的是吴仲雍的血脉基因。
在现代吴姓各网站,只要是祭祀活动,大多数人张口闭口都谈到吴泰伯,极少提到吴仲雍。公祭吴泰伯是对的,泰伯是江南精神道德层面的,但是,更重要的仲雍是吴姓的血脉始祖,也应相提并论。
穿越了三千多年,吴姓一起以铿锵有力的脚步走来,也是嵌入全国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礼让、开拓、诚信精神应写入中华文化宝库中,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云淡风轻,任云卷云舒。盼礼让至德精神广袤全国,盈一杯吴文化香风满袖,吟一阙谦让品德秋水长天。徜徉在岁月的长廊,穿越三千余年的岁月,每一幅画面都是对时间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的轮廊。探索湮灭在岁月吴氏断层的尘埃,舞动吴文化的烟火痕迹,锻造历史逻辑,从小细节看出吴氏历史,于精深处结出吴氏文明传承的丰硕果实,唤起历史的苏醒,期盼产出更多的吴文化成果,力求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吾辈当怀赤子之心,以精诚之笔,蘸壮志之墨,书就吴氏锦绣篇章。
作者:吴腊保
编发:吴 杰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上一篇:为何泰伯建国用吴作国名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