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名人简述之四---明、清至民国时期荣四公后裔名人录
始迁祖吴万七,字逸。公系泰伯(周文王姫昌的大伯父)、仲雍的八十五世孙。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守齐安(北乡瓦硝墩)人,公文韬武略,捷武闱,策名大司马(大司马,兵部尚书别称,元朝的高级武官,正二品);元至正末官于楚,明太祖遣为黄州府椽守,(黄州守备);公年老犹喜武略,治军严谨,奖惩分明,闲时还率军耕种,与民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爱戴。卒于官,明太祖亲敕武德将军,后诰封龙虎将军,赐葬黄陂白龙山(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长堰管理区白龙寺村下湾北左首),建祠奉祀。妣饶氏授恭人,后谥封为太君,葬红安县杨贞桥(现高桥镇岳家岗村象鼻嘴)。
自万七公从江西迁徙到黄州任职,本吴姓支系为渊源之始,二世祖长一公,三世祖吴荣一、吴荣二、吴荣三、吴荣四,即:伯、仲、叔、季(简称“四荣”或“老四大房”)。老“四大房”各踞一方,形成四大支和无数分支,各房枝繁叶茂,派系不乱,繁衍近四十代,现有近十五万人,大部份遍居鄂北、豫南的大别山地域,其少数分支散居在其他省境内和海内外。
万七公后裔不仅枝繁叶茂,更是人才荟萃。据明、清时期老谱记载的名人有109人,其中进土及第22人,二世长一公御封通议大夫(正三品),三世“四荣”中有三人受过朝廷赐封。三世祖荣一公明太祖三聘不就任,命学士陶安赐赠牌匾“高士”,本文介绍三世祖荣四公后后裔名人录;
荣四公敕封通议大夫(承务郎);
四世祖德茂公(荣四公长子),字道凝,号双峰,明初进士,历任监察院和广东监运使、授封通议大夫(正三品);
六世祖瀚公,号东林,明初进士;
八世祖福初公,字本元,明初进士,承务郎;
九世祖绅公,字南桥,明甲辰进士,大理寺丞侍御,承务郎;
十世祖子荣公,字二峰,号华轩,中宪大夫,大理寺左少卿;
十世祖子盖公,字五峰,贡士,官至布政司总理;
十一世新周公,字洪宇,太学生,鸿胪寺少卿;
十一世之睥公,字泰明,号北阳,甲辰进士,万历庚子年举人,官至大理寺左少卿,中宪大夫;
十一世之嗥公,万历庚子年举人,霍山县知事。甲辰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少卿,祟祯初年抗贼有功,勅封奉直大夫;
十一世非石公,號鹿山,顺治丙戌年贡考授承德郎,历任直棣保定通判;
十一世栗仲,贡察院吴北阳(明朝甲辰进士)之次子,东南名士,著名诗人;
十一世辉周公,清宇,嘉靖年进士;
十二世谆恭公,明万历乙卯年贡士,知县;
十二世谆廉公,贡士,江苏无锡县知县;
十二世谆宽公,字栗仲,号紫蟾,明万历戊午年授浙江温州府司礼部主事;
十二世谆廉公,贡士,江苏无锡县知县;
十三世琏公,字丙照,顺治庚子恩拔授晋藩参军,著有《湄园诗集》;
十三世鹿山公,字非石,顺治丙戍贡士,承德郎,直棣保定府通判;
十六世泽绍公,号隆沙,乾隆戊午年举人,侯选知县;
十六世泽宣公,字钦文,八品寿官顶戴;
十七世本陞公,號幹臣,太学生;
十七世本植公懋堂,號恒山,国学生;本楷公,號树堂,国学生;
十八世熙寿公,太学生;熙宏公,字开泰,山东府标,赏戴蓝翎千总;
十八世熙珩公,字名庆,号一清,修职郎。公与长子金德创修始迁祖万七公宗祠贡献良多。其三子祖德,字德昌,曾任山东府参议,赏戴花翎;四子魁德,字永昌,曾任山东府辅用千总,赏戴花翎;
十九世志德公,太学生;恒德公,武监生;明德公,太学生,历任麻城县衙书史;树德公,字茂林,太学生;裕德公,字爱亭,山东抚标都间府千总,赏戴花翎;小德公,字丛大,正五品,军功卓著,赏戴蓝翎;祖德公,字锦坤,山东府守备,五品花翎;宗德公,字辉廷,湖北省府千总,赏戴花翎;顺德公,号福医,山东泰安府助辅,赏戴花翎;
二十世绍先公,字魁楚,太学生;绍弟公,字魁甲,太学生;素臣公,太学生,光绪二十一年续修族谱有功;临川(绍良)公,精通医术,六修族谱有大功;绍荣公,文韬武略,正直无私,朝廷赏赐八品顶戴;绍宏公,字宗宏,山东府左营总巡,军机北征有功,赏戴花翎,诰封振威将军;绍弟公,字魁甲,太学生;绍钿公,太学生,咸丰壬戍年任江南颖州府台,官至七品;绍乾公,字金喜,山东抚标都间府为官,赏戴花翎;
二十世吴绍珍(1889一1952),又名绍忠,字子恕。吴家墩人。先后毕业于湖北省立师范和讲武堂。历任福建前下盐场办事处处长、北伐第九军少将军需司长,沪汉一带联络总代表,并授以军事特权。民国十四年以后,任豫卫军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等职。
二十一世义基公,随父从戎,随营堵截黄河踩办,正五品;基宗公,号云亭(1871---1934),光州经商四十年,历任光州商会会长、光州湖广同乡会会长,创修潢川河桥并南北两城及小东关街,兼理五家贸易联号,六修族谱有大功;基林公,字少东,民国辛亥年武昌军训毕业,历任武昌巡警官、汉口市政府特派员、全市长江码头登记处主任等职;
二十一世吴醒汉(1880—1938.8.18),原名吴基培,字厚斋(载),辛亥革命元勋。黄陂县王家河街栖凤村解家田人(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栖凤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指挥武昌起义当夜战斗的两名司令部领导成员之一,也是起义成功后军政府谋略处与集贤馆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有"首义金刚"之誉。历任湖北军政府军备司长、参谋长兼护军司令、武昌守备司令,黎元洪总统府顾问等职。1923年任第九军总司令兼湖北宣抚使。1927年冬调任国民政府参事,1930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1938年8月18日在黄陂老家病逝,享年58岁。
二十二世隆越公,号东升,幼读私塾,国立清华大学毕业,文学博士,历任陕西省汉中,甘肃天水银行主任、宝鸡金城银行经理等职;谦隆公,号赐安,幼读儒书,六修家谱撰写、校对自始至终不辞劳苦,功德无量;巽隆公,号松如,民国十四年任龙城乡团总,十六年任秭归县三区区长等职;渐隆公,(1899--1942)号磐安,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历任荆州、宜昌鄂军政府五等文职,武汉卫戍司令部执行官、湖北省清乡督办署军务法官、民国十八年任秭归县教育局长等职。
二十五世、吴光浩,(1906—1929.5)湖北黄陂县王家河镇三店村蔡吴家湾人。原名吴光皓,别名白怀,化名陈新。早年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连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的战斗,后提升为营长。1927年11月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任副总指挥。是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28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同年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1929年5月,与敌奋力冲杀中身负重弹,壮烈牺牲,葬于罗田县胜利镇烈士陵园。
注:此文统计的名人简述情况,是根据始迁祖吴万七支系荣四公后裔在民国38年(黄陂县吴氏荣四支第六次续修宗谱)吴氏宗谱卷之一至卷之十(含首卷两本)。因族谱多处破损,如有遗漏或个别官职(人名)错误请荣四公支系的宗贤阅正!
另外;黄陂区长堰境内荣四公支系近80年未续修宗谱,随着社会进步,本支系近代知名人士不少,未在统计之中,需尽快续修宗谱,以便采录。
始迁祖吴万七后裔第22世孙 吴隆繁 (荣三支系)
整理于2019年4月至2024年仲夏
图文:吴隆繁
编发:吴德泉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2024.09.09
追寻先辈遗迹 传承英雄文化——吴玠吴璘后裔宗亲代表回上梅乡茶景村省亲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