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名人简述之九
——记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参加抗战的国民革命军将、校军官生平业绩与革命风范。
1、少将吴隆华,字韬,号公略,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詹店人,系泰伯第 106 世、始迁祖吴万七第 22 世裔孙,荣一支系。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大学炮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五期毕业生,陆军大学研究院第十期毕业生,留学美国驻印度战车学校。历任陆军大学兵器少将主任、国民革命军武汉江防司令。1949 年 1 1 月任国军第三兵团少将副参谋长,同年 12 月 26 日在四川金堂率部起义。
虽然年代久远,淹没鼓角铮鸣,而那个时代特殊敏感,吴韬将军传奇一生,留下文物鲜见。但有关他的故事在家乡高桥镇詹店街方圆数十里,族人和百姓口口相传,越传越神,愈来愈奇,经久不衰!民国初,吴将军出生在詹店一个普通农家,弟兄四人,排行老大,从小聪慧,十多岁就流沛武汉三镇,后考入陆军大学,成为职业军人教官,他选择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造就了他; 他的人生路,每走一步,每个路口,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指引他;国共两党,两个阵营,你死我活之际,他选择了潜心军校,研究兵法,教书育人,远避同室操戈;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兄弟同心,一致御外,他远赴海外,抗击日寇,为国争先;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决战,身为将军,身不由己,身担重任,但他正义在胸,大义在手,多次危机之中,舍身取义,在驻守武汉长江期间,不仅为共产党办了很多好事,还拯救了中共党的要人和江城百姓,还救济和帮助过很多族人和乡亲,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任命他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政史研究员。吴韬将军晚年时,每当政治运动来临,他总是要回到家乡小住,乡亲们尽情相待,尽力保护他,以至现在,人们还在念记他情系桑梓,以及他对家乡的好处和浓浓深情。如今,吴韬将军家族兴旺,枝繁叶茂,人才辈出,真是忠厚善始,至德善终。
2、少将吴迪行,字子惠,号汲明。始迁祖吴万七第 22 世裔孙,荣二支系,新县人。生于清光绪22年10月15日,自幼聪慧好学,不惯嬉耍。遵父命入黄安县立小学就读,每试名列前茅。民国三年复升武昌市立笫一中学,时不幸先父去逝,家中祖母和母亲生活家境经济拮据,则已藉变产度日。中学毕业,因乡间思想守旧,不接受新式教育,无以力排众议,仅身北上抵京,而身空如洗,困难不堪,幸乡亲臂助得免饥寒。会试军需学校招为第四期生,民国10年毕业,奉派东北服务,出任铁道部督察,旋以官费赴日本深造,民国14年(1925)学成归国,备位奉天省财政厅,后又奉派出外视察。公秉性耿直,廉洁奉公,自持以道德、节行鸣于时世,视察归来齐辈祟慕。益敬是时,军需学校校长张孝仲力倡军需教育改进之议,公痛感吾国军需腐败,必树立良好教育,培养品学兼优之军需人才,以图革新遂然,即返母校执教,任编译主任,训育主任(授少将军衔),供职于军校,他教诲诸生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今吾国多难,正青年奋发图强之时,诸生应理念时艰,敦品勤学,以备他日致用”,诸生莫不感动。民国21年(1932)秋患胄病入中央医院诊治,因医治无效于翊年7月13日在南京辞逝,年享38岁。其时,子以德年幼,谨遵母述,所知先父平生撰于宗谱。
民国35年10月不孝子吴以德撰
3、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吴苏民,生于一八九九年十月初三,故于一九七四年冬月初十。原名吴绍铭,号醒之,笔名文武书生,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 104 世、少微第 44 世、始迁祖吴万七第 20 世裔孙,荣三支系。13 岁出乡私塾到武汉中学读书,毕业后回乡任教。1923 年春,经伯父吴德秀(时任湖北督军公署参秘)的推荐,到武汉董必武主持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工作,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常与伯父和堂弟吴绍镒(杨松)探讨武汉的学潮运动和工人罢工的壮举。为寻求真理,怀着忧国忧民,投身革命的理念,1924 年冬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绍铭公从该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政治教官恽代英、肖楚女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曙光,遂改名吴苏民。在学习和军训中,不断吸取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军事政治知识,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在第一次东征时,编入学生总队担负当地的治安警戒任务。1925 年 6 月,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占据广东叛乱时,他随军校师生参加了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平定杨、刘的滇桂军叛乱(即:广州平叛战役),继而又参加了“六·二三” 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 惨案的反帝大游行。同年十月,又勇敢地参加了第二次东 征陈炯明的惠州战役,为反帝反封建统治、对统一广东作出了一名热血青年应有的贡献。
图为1947年5月蒋中正签发的退役令
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时刻不忘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以满腔热忱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某团排长、连长,先后参加了民族救亡的北伐战争中多次重要战斗,此期间,还参加了南京地区著名的龙潭大战,此次战役,他与众官兵浴血奋战,粉碎了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反攻,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作战有功,升为少校营长,后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中校团副、团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他团结黄埔校友,支持统一战线,积极主张抗日,奔赴抗战前线,随国民革命军十三军第八十九师部队多次击溃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因参战腿部负伤调任 267 旅军械主任。抗战胜利后,在时任湖北省军事管理处处长杨啸伊(中将)表弟的安排下,到湖北省军事管理处任上校军事科长。因看清时事,不愿卷入内战的旋涡,放弃高官厚禄,借伤病于 1947 年 5 月退役经商。1957 年进许昌烤烟厂工作,1959 年因历史“问题”被错判入河南省第三监狱服刑,1961 年经政府相关部门查证无罪后回乡休养,一生淡泊名利,忠实坦诚,学识渊博,善于书法,晚年勤于写作,奋斗不息,享年七十五岁在家乡病逝。
4、吴基茂,字劍秋(1915.5.11-1994.3),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 10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 21 世裔孙,荣三支系。早年随父亲(吴绍钧,曾任省高级法院审判官,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等职)到武汉中学读书,1935 年考入黄埔军校成都三分校第八期,毕业后留校任航空军事教官,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团、上校,湖北省军管区黄陂、孝感警备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主张抗日,奔赴抗战前线,参加了民族救亡抗日战争中多次重要战斗,随众官兵浴血奋战,多次击败日侵略者的进攻。抗战胜利后,1948年再次进修学习,后晋升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1949 年奉命赴台湾,后辞职经商转美国旧金山定居。共育有三男三女六个子女,即:长子隆炯、长女吴玲、次女新华(桂)三女吴解为原配彭淑珍所育,隆炯医专毕业,供职黄石农场劳改医院院长退休。次女新华自幼被堂姑烈贞(赛英)抚养,毕业上海音乐学院,后从军南京军区,转业后在上海华侨新村东安中学任教,现随夫移居并供职美国旧金山:三女吴解被其娘舅收养改彭姓后他(她)们痛恨父亲丢下妻子和三个儿女,且未尽养育之责故无往来。次子隆光、三子隆明系周百合所育,现隆光、隆明大学毕业后,分别供职于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旧金山。先生 1994 年春病故于加拿大,享年78 岁。其夫人周百合女士 1935 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於 2021 年 12 月 19 日下午 2 时 30 分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家中睡夢时寿终正寝,享年 88 岁。
下图为吴基茂加拿大墓地照
先生自幼聪明好学,进取心强,遇事信念百倍必成。而投军、经商可称 一帆风顺,始得益于周氏的精心协助,四十余年获利甚厚,现台湾、加拿大、旧金山均有财产,也算我邑族中首富。然而,先生在外六十余载与家乡无联系,故族众称其怪人也!自上未尽赡养父母之义务,下未尽抚养儿女之责。其由或有可译而刚愎自用的秉性,自受身患重病之(偏瘫)而不顾,为偶患小疾(牙痛)时执意远渡重洋,以致客殁异国他乡能无悔否!惜终前片纸遗言未存,于心何安!能无憾乎!一悔一憾先生九泉有知定当自责,吾无赘言。
堂弟基昌撰稿、堂侄隆繁整理
5、吴振东,(1928.7---2007,8.),原名吴基伟,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 105 世、始迁祖吴万七第 21 世裔孙,荣三支系。三岁生母钱氏病逝,七岁就读于本村私塾。抗战爆发、家乡沦陷前,国民政府成立“儿童保育院”,动员有志少年,赴“后方”求学,以便将来为国效力。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年幼远离家乡。国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通讯兵科,1947 年秋毕业时正值内战,非先生所愿,奉派赴台湾空军地勤部队服役,中校军衔。退役后考入师范大学国文专修,继而获聘台北市立中学任教至 1993 年退休。先生自军校毕业后,因战乱匆匆离去,直到 1984 年始与家中取得联系,到 1989 年春返乡探亲,而此时双亲巳都仙逝,先生长叹:“子欲养而亲不在,枉为人子”!即赴墓前悼念,以尽人子之孝,并慰双亲在天之灵。尊若有知,定当含笑九泉!
先生在晚年言称;“自父辈们传承上辈团结友爱的美德,我的这个大家庭,两代兄弟两个党派,信仰不同,政见各异,制度有别,可谓当今中国社会的缩影,况信仰不可强求,孰是孰非,自有历史(发展)作出结论。然而,我深信中华民族必统一、家国必兴盛!”先生 2007 年 3 月 25 日在台北市病逝,享年 80 岁。
6、基楚公、黄陂荣四支系,吴家墩人,始迁祖吴万七第 21 世裔孙。历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兴山分团区队长,湖北省兴山县银行管理主任,湖北省恩施银行管理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三十四师二团军需主任,十六总集团军司令部干训所教官,兴山县城区队长、兴山县商会会长等职。
7、吴绍述、字瑞金,生于一九一四年正月十五,故于一九八九年冬月初六。始迁祖吴万七第 20 世裔孙,荣三支系,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人。自幼聪明好学,父早逝后由其慈母周氏抚养成才,1926 年至 1932 年任村、乡苏维埃赤卫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等职。抗战胜利后,为抵制内战,1946 年退役经商。1949 年春到开封地区农机公司工作,1981 年离职休养。
8、吴先继,字余三,1910 年生人,吴万七第 24 世裔孙,荣三支系,红安县七里坪贡吴家河村人。1938 年至 1945 年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文武兼备,多次参加对日作战,历尽了艰险和生死的考验,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过努力和贡献。他服务桑梓,爱国亲民,1949 年到台湾后,对故乡念念不忘,晚年多次捐资支持家乡建设,2000 年回乡定居,2004 年病逝,享年 94 岁。
9、吴绩福,字海瑞,始迁祖吴万七第 24 世裔孙,,红安县人,生于民国五年(1916)二月二日,国民革命军军官,飞机机械修理师,1949 年随其子光清、光明、光炳、光复、光兴等赴台湾,现后裔分别居住台北、台中市;
10、吴耘齐,始迁祖吴万七第 23 世裔孙,荣二支系,新县人,性忠实笃孝,友宽厚宏博,有长者风度,每慨世道之衰,微欲挽狂谰於既倒。
公早年肆业邾城(现新洲区),北平俄文法政专科学校毕业,曾留学日本。历任国民政府司法部监督官,监修武汉堤防工会会长,武汉轮渡事务主任,开封扶轮学校校长和黄安县财委会主任等职。他惟慎处事,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德配程氏生育二女,长女文芳执教,次女文秀供职香港银行,子文华住新县中学;
11、吴先声、吴先骐、吴先鞭,始迁祖吴万七第 24世裔孙,荣二支系,新县人箭厂河人;先声公性聪颖温厚,和平笃行,孝友解衣,推食济困扶危,素为乡邻所称赞。毕业于中央军校政治队五战区干训团,历任排、连、营长及团政训主任,师资训练所中校政治教官,支队副参谋,中队长、大队长副团等职;
吴先骐中央军校四期毕业,历任排、连长,预备中队长、乡镇长等职,他精明强干,劳绩于乡邦,事必躬亲;
吴先鞭,号冠南,中央军校七期毕业,曾任河南内乡县新兵训练主任,湖北师资训练所中队长,武汉国立大学军训教官,湖北省干训团中校队长等职。
他们三兄弟联辉,英年俊迈。丙戌夏重修族谱,归遇友人以赠三兄氏序,因不揣固陋俗,纪其梗概,以显族氏光耀!
戚族: 赵晏平,吴伯雨,汪楚山,吴子波,方楚成谨撰;
以上我万七支后裔中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他们虽然党派有别,信仰不同,但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都能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的伟大斗争中,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不懈努力,或是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年华,我们后辈应该世世代代所铭记。
万七支后裔第二十二世裔孙:吴隆繁
2022年至2024年11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