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吴氏宗谱》(锡谱)创自东汉永兴二年(154),至1951年的1800多年中,共修15次。所有历次主修者的名讳、世数、属于哪支裔孙,全都可详见于谱;其历次撰谱序者的姓名、学历、官职、也一一详载文内。如此完整无缺的谱牒资料,是各姓氏谱牒中罕见的。
第一次修:东汉永兴二年(154)
主修吴如胜:泰伯41世孙,吴亘长子,生东汉中期(约公元100年),袭封灈阳侯。于洛阳首创《吴氏宗谱》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麋豹奉敕建泰伯庙于阊门,访正脉源流子孙主之。公以世表进帝览而赞曰:"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命太尉黄琼等议以公次子允承为奉祀侯,永主庙祀。敕明陵侯荀淑撰文树碑庙中。配钟氏封夫人,葬洛阳,谥考惠。子二:长允佐,次允承。
谱序名《如胜吴公修辑世系序》
撰者麋豹:生东汉中期(约公元110年)。任吴郡太守时奉敕建泰伯庙于阊门,访吴氏正脉源流主祀。如胜以家藏世系进呈,帝览而制曰:"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遂命太尉黄琼等议如胜次子允承为奉祀侯,永主庙祀。如胜思祖庙告成而核辑宗谱请撰于豹,豹欣然为之撰序。为各姓氏宗谱中至今存世最古最老、价值极高的重要谱序文献。
谱序涉及人物黄琼(86-164)黄香子,东汉江夏安陆人。初以父任太子舍人,辞不就。顺帝永建中,经公卿推举,被征辟却不赴。李固以书劝琼应聘,谓近世征辟类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遂拜议郎,迁尚书仆射。琼不阿附梁冀,后拜太尉,奏克贪污,海内翕然望之,官至司空,卒谥忠。注:黄琼为毛泽东生前向党内推荐学习的历史人物之一。《后汉书》有传。
第二次修:唐贞观二十三年(649)
主修吴若远:泰伯63世孙,字伯高,生隋初(约585年)。性质刚方,少精经史,文才双美,高擢巍科。唐贞观二年(628),鉴于《吴氏宗谱》自如胜创谱迄今已逾400年未续,遂陈献本支系谱表状奏本。至贞观二十三年(649)谱成,历时20年倾注了许多精力。为吴氏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若远公,于唐太宗朝举进士第,补太子通事舍人,迁山南防御观察使,进户部侍郎,累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开国男,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惠。葬骊山,李贞一志其墓。子世讳,唐太宗驸马。
谱序名《伯高吴公重修世谱序》
撰者于志宁(588-665):唐京兆高陵人,字仲谧,于宣道子。唐初为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太宗贞观三年(629),累除中书侍郎,加太子左庶子。时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上疏切谏。太子怒,使刺客二人潜往刺杀。二人见志宁寝处苫庐,竟不忍杀。累进侍中,监修国史。高宗永徽二年(651)以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显庆四年(659),以老乞休,诏觧仆射,更拜太子太师。后以华州刺史致仕。卒谥定。著有《谏苑》文集。
第三次修:唐开元十二年(724)
主修吴兢
谱序名《子千吴公续修世谱序》
撰者吴兢:泰伯65世孙,唐太宗外孙,驸马吴世伟次子。生约645年,长垣县尹。唐开元十二年(724)于长安,思伯高威振山南,食唐世禄,继祖父遗志,续修第三次《吴氏宗谱》并撰序。
注:考唐初,同名吴兢者有五人。由于旧时修辑宗谱以光宗耀祖为宗旨,好攀附盛名,故其所有吴谱中的吴兢简历、官职几乎一致,各系争列史学家吴兢其名,莫衷一是。经考证分析,本系吴兢确为驸马吴世伟之子一支,其官职仅是长垣县尹。
第四次修:宋淳熙六年(1179)
主修吴应诚:泰伯80世孙,师旦长子,字古夫,行庆二,生南宋建炎朝(约1130年)。授滁州通判。淳熙六年(1179),应诚于祖地无锡,有鉴于自唐吴兢修第三次《吴氏宗谱》迄今,已逾400年长期失修,而吾族播迁南北,苟无谱以维之,则吾让王之后一体而分者,将有近于路人。是以吴公应诚慨然承继前谱,移锡续之并任主修,欲统其宗,以收其族。从此吴如胜谱系由祖地无锡沿袭主其事。配王氏。其后分衍为太一、太二和太三三大派系。
谱序名《应诚吴公重修族谱序》
撰者张栻(1133-1180):宋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子,师胡宏,以古圣贤自期。以荫补承务郎,参赞父浚幕府。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人称其能,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卒谥宣。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著有《易说》、《论语觧》、《孟子说》及《南轩集》等。
第五次修:明洪武八年(1375)
主修吴宽甫:泰伯88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支,吴林长子,名裕。生元末,质实尚义,保障乡里。以农事起家,以儒业课子,晚岁情游释典。明洪武八年(1375),宽甫以元末连年兵火,家乘已先后200年未续,于是扪心扼腕,"惟有此生人即有此宗祖,有此宗祖即有此谱牒,而不修则是忘祖宗,而不孝尚何以自立于天复地载之间乎。"于是知此而薰沐葺之于家藏旧图与处明等人,历数易寒暑终抵玉成。
谱序名《宽甫吴公重修家乘序》
撰者宋濓(1310-1381):元明浙江浦人,字景濓,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廷久,未尝许人过。洪武十三年(1380)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功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著有《宋学士文集》。
谱序名《附世谱跋》
撰者吴沉(?-1386):明浙江兰溪人,字浚仲。早以学行闻,累辟为县学训导,不就,洪武十二年(1379)以荐为翰林待制;十五年(1382),擢东阁大学士。奉命集诸书有关"敬天、忠君、孝亲"三事者,成《精诚录》,并为撰序。后改国子博士,以老致仕,归卒。
第六次修:明嘉靖癸丑(1553)
主修吴古愚:泰伯92世孙,太一公派下支,吴潜子,名吴晟。古愚以子学贵,恩加二品封典授正议大夫。晚年继祖紫襄公得渊未竟之志,续修第六次《吴氏宗谱》。子二,长子学,字逊之,号海洲,明成化甲辰进士,授行人擢御史,条上十事著为令。武宗甚重之,呼为"铁面御史"。巡按河南剿流贼有功,录其一子入监,又授二子卫千户。擢曹州兵备道,历山东按察使,刘瑾恶之,请老归。公博学能诗工书法,著有《海州文集》卒葬青山,崇祀乡贤祠,邑志宦望有传。
谱序名《古愚吴公重修世谱序》
撰者杨继盛(1516-1555):明保定府容城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蒙古大将军仇鸾畏俺荅,请开互市市马,欲与媾和。继盛以为鸾耻未雪而议和示弱,大辱国,上疏弹劾,被贬狄道典史。后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刑部员外郎。严嵩欲引为羽翼,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以为嵩之奸甚于鸾,抵任甫一月,即上疏劾嵩10大罪,世宗大怒,下狱3年,终于被杀。隆庆时追谥忠愍。著有《杨椒山集》
第七次修:明崇祯丁丑(1637)
主修吴善甫:泰伯98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支。桂森次子,名之騧。邑庠生。生明万历丁亥(1587),卒清顺治辛卯(1651),享寿65岁。配秦氏,合葬孤亭庙大树下。公鉴于离前次续修迄今已80余载。"长此以往,将虑何人尽吾一体中源源本本之祖若父也。等而下之,由子以及子,由孙以及孙止矣;后者孰知数百世以后势换时移,所不可知之何人、尽吾一体中支支派派之子若孙也。噫,此宗谱之所由作也。岂阅宗谱而不共此肃然思,怆然恫。"遂毅然与堂弟永调等诸公,协力同心,达成斯盛举也。
谱序名《善甫吴公重修宗谱序》
撰者马世奇(?-1644):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君常。幼颖异,嗜学,有文名。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庶子。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破京师时,自缢死。
谱序名《附永调公谱题》
撰者吴永调:生于明万历己亥(1599)泰伯98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支,名其驯,号芝庭。由邑庠生中式崇祯庚午(1630)举人,辛未(1631)进士。为诸生时邻火负父棺伤股,礼部观政,通籍后,因急于葬父,请改苏州府学教谕,升南国子监助教。癸酉(1633)转北兵部职,方司主事,管理騐军厅,兼领右牌班军印务晋,授奉直大夫司员外郎,提督,督捕18营,推升山东布政使参议分巡济南道,予告乡饮大宾。邑志宦望有传。卒康熙壬子(1672)寿74岁。附祀惠山至德祠。人称颂善甫公是届修谱之功伟而为之题序。
第八次修:康熙辛卯(1711)
主修吴人秀:泰伯99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支,维勋子,字向若,号景晴。邑庠生,康熙丁巳(1677)岁贡选授太和儒学教谕,设法造士恩礼曲到,尤加意全人功名。有相许者,分别戒喻而火其词不使留。任13年。年70致仕归,太和人士镌德于石。核辑宗谱,邑志宦望有传。著有《细阳集》、《河西草堂文集》。吴人秀自序曰:"读老泉苏氏谱……,"遂有辑修宗谱之志,与同祖弟世焜(字鹤群)共谋斯举。侄孙弘泽(字原素),持自泰伯迄宽甫88世一脉相传,略无舛异。又复支派清晰,无不详备,谱牒示余,不禁狂喜叫跳曰:“此一薄蹄可当大秦明月珠十斛。乃今而后可称家宝矣!”则是谱之辑与老泉之作谱诚有旷世而相感者乎。是役也,西河支侄钟义(字子喻)、之铉(字邯生)及珍(字南儒),共相踊跃,克底于成云。
谱序名《吴氏核辑谱序》
撰者秦松龄(1637-1714):无锡人,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晚号苍岘山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检讨,以事罢官。康熙间举鸿博,官谕德,不久又罢。家有寄畅园,在惠山之麓,常读书其中。工诗,尤善七律。有《毛诗日笺》、《苍岘山人集》。(西河支98世孙吴以驭字永临之婿)
第九次修:乾隆丁亥(1767)
主修吴培源:生康熙戊辰(1688)泰伯101世孙,太一公派邹祁支。维锦长子,字岵瞻,号蒙泉。由金邑庠生中雍正壬子(1732)科举人,乾隆丁巳(1737)恩科进士。任南京上元县教谕,后卸职入都侯分发。乾隆乙丑(1745)在南京芦渡园,与安徽吴敬梓、冯祚泰、朱卉、江宁龚元忠、上元顾国泰、凃逢豫、戴瀚、戴旋、句容樊明征等举行消夏会。乾隆戊辰(1748)授浙江严州府遂安县知县,丁卯浙闽乡试同考官。恭遇覃恩、荣封两代。告休归里,卜居城中。主修第九次宗谱,著有《会心草堂诗稿》六卷、《诗余》一卷、《行世文集杂著》二卷。诗名为蓉湖六子之一。卒乾隆戊子(1768)享寿八十一岁。葬大池祖茔。其自序云:向之修谱者其弊者有二,一则过于谨慎,不能广收愽考,本支多有遗失,此疏漏之弊也;一则苟且从事、徇情牵合,此冒滥之弊也。疏漏者犹可俟后人之订补,冒滥者强为联合难以删除。紊乱宗支,不可究洁,皆不得为信谱也。夫家有信谱,犹国有信史,秉笔者可不慎欤。爰令豫惺弟辑宽、承、和三支本宗为一谱。令凝西侄辑闾江、鸿山两支为一谱。谱成而可分可合,水源木本同归于一也。强为附合者不敢收入本支,以绝冒滥之弊,庶几可以为信谱也。
第十次修:嘉庆甲子(1804)
主修吴云阶:泰伯102世孙,宗韩长子,太三公派闾江南大房榖之二房支。名明纲。才气豪放,愽洽能文。时与胞叔宁西公、昆兄逊公等以道德文章相切磋砥砺。常念前谱培源公主修的同时,辑入太一、太二等某些支派举措下,提出统宗合编之议;又力陈历届核辑宗谱之过于谨慎与苟且从事,两者均不利于信谱之弊,偕抱有同感。故三人毅然继先人之志,遂先人之愿,行统宗之实,从而正式开始了修编统谱之行。全谱以太一、太二、太三三派和应让、应诫为主干,还包括了新安吴少微一派和四川成都吴存惠一派。艰难起步,数易其稿,初步形成统谱之雏形。正如云阶公在自序中云:"浚其源其流必大,培其本其根必深,旨哉言乎,庶几可告无罪矣!"
第十一次修:咸丰辛亥(1851)
主修吴宗洛:生嘉庆戊寅(1818),泰伯106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扬华支。光钊子,字伯音,号静甫。附贡生,侯选训导州同衔加一级,例授修职郎,晋奉直大夫。道光甲辰(1844),倡捐修葺惠山至德祠,诸宗人乐于从事襄赞,洛董其成。工浚复议,责成核辑统谱,克尽其劳。卒同治丁卯(1867)。又自序云:先辈诸公递加修辑宗谱,而历世久远,散佚难稽,余生也晚,不克见前人之著述。厥后如洞庭、闾江、大树等支亦相继修之。而或偏一支,或囿一地,统谱则阙矣无闻。遥遥华胄,子姓日繁,不几视同族如路人耶!使于此而不急加汇辑,焉将数传而后,安知不尤甚于今耶!爰集宗人搜辑世系,分别支派,惟详惟慎,不敢略,不敢诬,越五载而告成。
谱序名《吴氏统谱序》
撰者侯桢:清江苏无锡人,字子勤。道光丙午(1846)科举人。在京师授徒甚久,从梅曾亮学古文义法,又得冯桂芬指点经学。后还故乡。咸丰间避兵乡间,暴病而卒。著有《古杼秋馆遗稿》。
第十二次修:同治癸酉(1873)
主修吴殿钟:泰伯105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扬华公支。玉振长子。原名鉴,字景堂。邑庠生,诰赠奉政大夫,五品衔,侯选训导,敦笃孝友,人有过惟恐公知。同治癸酉主修大统宗谱。体例谨严。族孙泰伯107世孙祥霖请缨助阵,增列图志表传,以补前人之缺。族祖匊青、广文、从祖茂才等共襄盛举,越两载告成。生道光辛巳(1821)卒光绪辛巳(1881)。附祀惠山尊贤祠。著有《晚香室文集》。
谱序名《重修吴氏统谱序》
撰者吴祥霖:生道光甲辰(1844)泰伯107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扬华公支。宗洛子,原名用霖、字雨三,一字景傅。邑廪生,侯选儒学。卒光绪己卯(1879)。
自如胜公创辑世系,唐伯高、子千公先后修之。若宋应诚公,若明宽甫公、古愚、处明、望云、善甫四公相继增辑。康熙间景晴、鹤群两公核辑宗谱体例最严;乾隆间豫惺公、岵瞻公建祠辑谱,颇为详慎,迨道光庚戌(1850)先府君汇修统谱,始称全备。兵燹后散失居多。同治辛未(1871)因修祠将竣,复嘱续修世谱。念先人遗绪不可废坠,爰随景堂叔祖共事纂辑,越两载始成。
第十三次修:光绪丙戌年(1886)
主修吴匊青、吴慕莲等
吴匊青:生嘉庆戊午(1789)泰伯105世孙,太三公派闾江古村港西支。宝书次子,宝壬嗣子。名汝勃,增贡生诰授奉政大夫,五品衔尝载蓝翎。历署南汇、奉贤、金山等县训导。光绪辛巳(1881)两邑行乡饮礼,以公齿德俱尊,举乡饮大宾。所著有骈体文若干卷,《韵典释要》二十四卷。俱藏于家待梓行世,行谊详载行述。卒光绪癸未(1883)由慕莲之善继善述。
吴慕莲:泰伯107世孙。匊青次子之孙,名祖荫,字舜琴,号慕莲。国学生浙江侯补典史。生道光甲辰(1844)。祖匊青卒于修谱之年,慕莲继祖未竟之志,历4年始成。
谱序名《丙辰重修吴氏统谱序》
撰者凃廉锷:字砚香。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其云:论世系,必推延陵的派为大宗,而延陵派尤以锡山谱为详核。今按《锡谱》断自太一、太二、太三三支为嫡派。清道光间106世宗洛汇修宗谱。经庚申兵燹后散失,幸存无几,同治辛未(1871)宗洛哲嗣祥霖偕族祖景堂、匊青、广文等,于惠山至德祠修祠竣工后续修宗谱,越二载告成。但其间支派之较僻者采访未及,疏漏不免,是以匊青倡议再修,讵料当年病卒,其孙慕莲继祖遗志,踵前而续修之。凡四阅寒暑而竣。
第十四次修:民国六年(1917)
主修吴佐璜:生同治癸亥(1863)泰伯106世孙,太一公派西河扬华公支。殿钟四子,原名鸿勋,字子铭,号叔渭。附贡生侯选训导升用州同五品衔,诰授奉政大夫,以法政学历就吉林伊通农安、延吉新城双城、宾州阿城各府厅州县幕职,襄办吉林道幕,任吉林民政司警政科长,为将军揖客。著有《东游诗草野园文集》藏于家。卒民国庚辰(1940)。联合太二公派常州红塔支泰伯105世镜渊、镜仪、镜予三兄弟及方之、保三等核辑第十四次谱。
谱序名《丙辰重修吴氏统谱序》
撰者恽彦彬:江苏武进人,生道光丁酉(1837)同治辛未(1871)科进士。授荣禄大夫,工部右侍郎,前广东学政,日讲起居注,官翰林编修。其云:以一谱而统群宗事至盛也。虽然非著姓,累代推其原其始祖之所自出,碻然有信于古者固未可苟且为之。吴氏创立统谱,其义备详旧序。余受而读之,不禁油然于德泽之在人。虽历久而弥永其绪矣夫。是谱也非独著世系之递嬗,且以见德荫之深长,非独为一姓之记载。且以垂万世之风规也。特以支派群萃,卷帙繁重,遥遥华胄,椒处四方,每届修辑,其事甚烦。自意料中事。今届创议续修,群支宗老推举方之、保三、叔渭三人为主管,而叔渭实总其成,以尽敬宗收族之义,诚难能可贵也。
第十五次修:公元1950年
主修吴邦周(1897-1962):泰伯108世孙,太二公派荣六公南方泉吴巷支。裕明长子。少有大志,热心社会事业。入选县民众教育馆,继任市政公所职。参加《五卅运动》任无锡县声援会成员之一。创建平民习艺所于南禅寺,推任所长,卓然有声。创办允利石粉厂于北桥任经理。抗战军兴随爱国团队西迁重庆,受命返回沦陷区,于上海任国民政府苏浙皖驻申军需主任年余。胜利后创办华新面粉厂、天华面粉厂并任经理。未几,任无锡县商会委员、面粉厂公会理事长、无锡县银行行长、江苏全省县银行联合会主委。关心教育事业,于1946年创办南方泉振业中小学,任校董事长。继承其父裕明公纂修吴巷支谱遗风,怀浓厚尊祖意识,凡梅村泰伯庙、惠山至德祠春秋祭祀,无不热情组织。1928年惠山至德祠大修募集经费,邦周带头经募南方泉支得款400银元,数居榜首。胜利后与文轩、清如、玉书等诸公议重修核辑十五次统谱,推任主修。越五载告成。
谱序名《吴氏全国大统宗谱创始序》
撰者吴清如:生光绪庚寅(1890),泰伯108世孙,少微派西门兴隆巷支。凤藻次子,名荫渠,又名维渠,幼父课,清监生,常州第五中学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专科肄业。北京、汉口等地中国银行行员,历江西中国银行营业主任、江西省政府参议、江西财政厅秘书、江西豫章商业银行总经理。抗战归休,穷经养性。1950年修辑大统宗谱任主编。性卞急不随人曲析,然能善善从长。
第十六修:现在在无锡《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主任吴仁山、吴新、吴士德等宗贤带领下一直紧张有序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