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 > 寻根信息 ◇湖北吴氏网

此心安处是吾乡——记退休教师吴开芹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记退休教师吴开芹

 

吴开芹,一位令人尊敬的教育前辈,于 1943 年 9 月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户家庭。1963 年从长阳第一高级中学毕业,1965 年投身教育工作,1980 年 7 月 1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 年 9 月光荣退休。

 

       深耕教坛四十载

       行知路上绽芳华

 

1965 年春,吴老开启了教师生涯,从一位高中毕业的农民转变为一名教师。他先后在都镇湾镇各中小学任教,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任劳任怨,吃苦在前,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教学水平日益精进。他所带班级在班级管理、学习成绩、思想动态、劳动教育等方面均名列前茅,赢得了上级组织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吴开芹:此心安处是吾乡


1976 年,“十年浩劫”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振兴教育被提上重要日程。当年,吴老被任命为南丰中心小学校长。该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仅有几间简陋的教室。吴老作为长阳县高级中学毕业生,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该校首屈一指。然而,当他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眼前的现实,也曾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教育的情怀和责任让他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他带领 20 多位教职工,积极争取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支持,自己动手,艰苦创业。经过数年努力,硬生生地将南丰中心小学从一所偏远高山末流小学转变为全镇教育教学的前列。1984 年暑假,全镇教育教学现场会在南丰中心小学隆重召开,这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可是破天荒的大喜事。全村百姓比过年还高兴,刚刚享受了农村承包责任制喜悦的纯朴村民,倾尽所有招待全镇前来学习取经的几百位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作为校长的吴老,正如他在交流会上所作的主题发言那样,始终坚持了三点:

一是立身表率,润物无声。领导的带头作用,一直是吴老治校的法宝。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日常管理、生产劳动、建校扩校,他带领的领导团队都冲在第一线,为老师们树立了榜样。

二是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在担任南丰中心小学校长期间,他多次向镇委、村委汇报,争取有关部门的物力财力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教师的特长优势,改变校容校貌和育人环境。当时不少教师是民办教师,他们中间有的会木工,有的会瓦工。学校因陋就简,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师的优势,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发挥到极致,先后建起了学生澡堂、简易餐厅,在荒地里开辟篮球场,建立简易木质篮球架等。

三是以教学为中心,用学促教,追求师资再提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是中师生,有的老师小学都未毕业,文化水平低得可怜。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为了改变老师的一桶水,吴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了师徒结对帮扶制度,提出了“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口号,对于一九六六年前毕业的老师范生和教学骨干进行了压担子、奖面子。每人帮扶 2 至 3 名教师,让他们快速成长:一年常规课,两年样板课,三年通关课。用教师的成长来体现对老师的关爱。有位小李老师,自己只有小学毕业,但在其他教师的帮扶下,迅速成长,仅两年时间,李老师就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毕业班把关教师。全校教师学习提高蔚然成风,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南丰中心小学的腾飞,也让吴老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八五年开始,他先后出任马连学区、宝塔学区校长,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绩是大家的”是吴老的座右铭。


吴开芹:此心安处是吾乡


1989 年,时任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副镇长找到吴老,与他谈心。期间谈到教育发展均衡的问题,吴老明白,组织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果然,组织安排吴老出任龙潭坪学区校长。龙潭坪学区是全镇的“西藏”,全学区有 22 所小学,绝大部分处于高寒地带,山大人稀,教学点多,教育底子特别薄弱。吴老当即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亮。”他毅然背起行囊,奔赴 30华里外的新战场。四年光阴转瞬即逝,龙潭坪高级小学一栋五层教学楼、厨房、学生寝室一一落成。学校布局调整更加优化,教育教学实现以点带面,狠抓五尖山小学和龙潭坪高小两个点,带动整个学区的发展。星光不负赶路人,四年后,龙潭坪学区一跃成为全镇六大学区之首。小升初全镇招重点班学生 90 名,仅龙潭坪一个学区上线达 48 人之多,成绩轰动了整个山寨。接五峰边界的椿树坪村,当年考上了 7 名重点生,该村村支书高兴得合不拢嘴,四处宣传,让毗邻的五峰县火田坑村的村民羡慕不已。当年,好几个五峰火田坑村的学生跨县转学到龙潭坪高小就读。

常年在外奔波,身为半边户的吴老,对家庭的亏欠、对孩子们的亏欠,让这个为人夫、为人父的汉子满怀内疚。组织也予以照顾,将他调任到自己的家乡,担任丰岩学区校长。在别人眼里,本该拍拍身上的尘土稍微轻松一下,但吴老没有退却,以国家“普九”为契机,找准丰岩学区的短板,努力改变丰岩学区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四处拉赞助。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1998 年 6 月 1 日,武汉铁路分局结对帮扶丰岩学区,为丰岩学区捐资助学 25 万元。在上个世纪末,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极大地改善了丰岩学区的硬件和软件。吃水不忘挖井人,吴老告诫老师们,要把别人的捐助用在刀刃上,用好每一分钱,就是对别人爱心的最大回报。

岁月匆匆,2003 年,年过六旬的吴老告别了他心心念念的校园。

在近 40 年的教育教学中,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从旧中国走出的贫苦孩子。岁月不负有心人,吴老多次被县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普九先进个人”。1998 年,吴老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被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园丁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吴老从时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名誉会长万里(前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手中接过奖牌和奖金(奖金伍佰元,晋升一级工资)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党组织的关爱和对其工作的肯定,暗下决心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唯真求实夕阳情

        丹心向党尽争艳

 

当年的大文豪苏轼,写下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诗篇,正合吴老心愿,回归田园后,吴老退休不退色,没有静下来,而是不忘本色,弥补多年来对老伴的亏欠,和老伴一起蜗居大山深处,日出而作,过着世外桃源的日子,在大山的上坡下岭之间,他和老伴坚守着那山头上几亩零零星星的薄地,每年还收获玉米5000多斤,圈养牲猪近十头,房前屋后,鸡鸣狗吠。二十多年过去了,年逾八旬的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相互依靠,劳作是他们的日常。孩子们早就要求他们放下手中的农活,搬到城里去,由孩子们在身边照顾,颐养天年,然而吴老夫妇,和中国绝大多数老人一样,守住自己的根,用勤劳来诠释着自己生命的全部。


吴开芹:此心安处是吾乡


吴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退休的国家干部。火红的党徽一直戴在胸前,政治学习上从不放松,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国家在遭灾遭难的时候,他捐款捐物,慷慨解囊。在吴老家的周围,山大人稀,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不少的贫困户,热心肠的吴老,老当益壮,八十高龄的他,还驾驶着自己的微耕机,义务为他们耕田犁地,松土除草,一路帮扶,一路欢笑,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加小康路上奋斗的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村民有想法,有困难,吴老总能积极的帮助他们反映情况,利用自己的渠道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让村民得到满意的答复。对于公益事业,吴老依然是那样的热心,那样的主动。乡村公路的维护一直是一个老大难,吴老身先士卒,极力维护着乡村公路的安全,为周围老百姓的安全出行奠定了基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吴老,再来30年,咋样?


吴开芹: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简介:吴昊,男,70后,长阳嵩水人氏。


图文:吴昊

编发:吴文蕾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1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游客

    老同学文采好!

    2024-05-17 17:58:52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