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湖北省监利朱河吴氏后裔,迁湖北省长阳已历12代.我在编族谱,但相关资料不全.
2.从元睿公到普信公之间大约有20代的断代,请网管和族人帮我查一查.
3.我现有家族信息:
a.字派:么派;大懋贞本贤 昭世尧周孝 然后是公派:继述克辉先、芳名万载传、勋猷襄盛治、光裕庆绵延
b.渤海世家 延陵堂派序(板存高湾支、道光乙酉镌)
延陵氏派序
从来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周礼地官以本俗安民。有曰:联兄弟联之云者,亲者勿使之疏,散者亦使之萃(收),之谓也。我吴氏之盛甲于天下,其籍居监(监利)沔(沔阳)者户口繁殷(多),称旺族焉。第棋布星罗,各立祖祠。会晤(会议上大家认为):既少意气,斯分派序,因之亦乱。本年(清皇道光乙酉岁,1825年)正月望日(正月十五)云集高湾祖祠。按谱嵇(查考)考(考查)我九支:“大懋贞本贤 昭世尧周孝”,(与“班必承学士、世家秉忠贞”等私派)派字虽异,实则一辈,毫无差讹(差别)。由是公订宗派二十字,各支私派皆于此终。合订公派,即从此始子孙依序取名,派尽复议。继(然后)自今居址,虽分派次,则一尊卑有礼、长幼有序,然则斯举也。岂非我吴氏一门之盛事呼?是为序。
皇清道光五年乙酉岁夏五月天中节 吴氏九支公谨书
凡例
一: 九支世系以及居址俱已备载后,之览者宜加意传流。
一:“继述克辉先、芳名万载传、勋猷襄盛治、光裕庆绵延,”二十字系公定宗派,无许颠倒。
一:大懋贞本贤、昭世尧周孝(与班必承学士、世家秉忠贞)系各支私派所止之字。后即照公派依序取名,无许紊乱。
一:前此原派因各立一祠,以致彼此不符。今既面嵇谱牒(出版谱书、为吴氏正名),公定宗派,不得再理私派自行命名。
一:派行原以序昭穆派序,既定家规,宜肃不特,春秋祭祀不得卑犯尊幼侮长,即平时会晤亦当循尊卑之分,毋得儿戏。
一:凡我同宗之耕读贸易子弟,务宜各勤,乃事有光门户,毋得荡检逾(或窬)闲,败颓宗风。
一:既有派序即功名富贵有异寻常,在庙(政府)在家当照派序为称谓,不得以富贵压人。
一:凡吴姓均属同气。我九支派议已定,外有远宗许其同派,至二十字中有犯其前派者亦许其避一字,不得以不尊派论。
延陵堂公议派序:
继述克辉先、芳名万载传、勋猷襄盛治、光裕庆绵延
各支住址:
宗确公 裔住朱河西岸及祖师庙。
子亮公 裔住朱河高湾。
普信公 裔住西湾湖南庄二岭,北庄三岭。
子敬公 裔住丹家垸及螺山王家堡。
思成公 裔住吴家场、彦纲公裔住吴龙桥、思宝公裔住史家庄。
哼义公 裔住沅潭寺。
泰兴公 裔住茶湖院月口。
永清公 裔住里头湖。
同源公 裔住茶湖垸关将嘴、
杨叶垸蔡吴 、黄婆垸聂家河。
跋(注释)
细阅宗派:辉先绪启后人,诸宗公之意诚善矣。又恐久后支派益分云,仍益繁,不免紊乱,更付剞劂(雕版)校刻精细,使后人接续前志,不致稍有怠废。我知丹(红)阳之世泽愈远,绮(美)里之家声永传矣。是(这)为(就是)跋。
(注:括号内为金龙,述烈注释)
c.吴氏族谱序
吴姓始主是黄帝第十七世孙太伯和仲雍, 仲雍第十七世孙吴王寿梦想传位给四子季札,季不从而封在延陵(今江苏延陵镇),孔子親題其碑曰:「于戲有吳延陵季子之墓」,謂之延陵十字碑。其后裔被封为吴姓。季扎是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从此吴姓宗祠被封为:"延陵堂"。季札第九世孙吴芮在秦朝时,才能出众,当上番阳县令,百姓尊称“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与项羽等入关破秦,项羽封他为衡山王。汉一统天下后,封为长沙王。从此吴姓成为中国第六大姓,今日吴姓仍为中国第九大姓氏。吴芮第五十一世孙吴元睿,于公园800年前后从山阴迁回祖上封地湖北江陵,成为监利朱河吴氏始主。
元末明初(1300年至1400年间),宗确公、谱信公等九公时,因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吴氏在庙者甚多,防诛连九族而再次各立私派。三百多年后,我唐氏祖婆(1719-1781)即学治公之妻,因苦于战乱和水患而携士任公、士道公、士远公、士禹公及学汉公于1750年前后,从监利县朱河镇西湾湖迁到长阳县鸭子口乡随母溪村湘子溪吴家岩。见土肥山高,视为宝地,于此结庐定居。学治公因年岁已高留在西湾湖而未能一同前来。然后士道公迁渔峡口枝柘坪及五峰大龙坪一带,后裔甚多,有第八代玄孙吴克金(电话:1387246258),现任渔峡口学区校长。士远公、士禹公迁本县贺家坪三友坪吴家湾,后裔甚多。
清道光年乙酉岁(1825年)正月十五日,我吴氏族人云集监利县高湾祖祠。开族人大会并定立公派、族规、家规、谱规。学治公(1719--1795)第三代传人家善公(1805--1867)到会并带回《延陵堂派序》一书。后又于1761--1767年间编写了《延陵堂上历代始远高曾祖考妣内族外戚》一书。
《延陵堂派序》一是规定:私派“大懋贞本贤、昭世尧周孝”,终止于孝;另一私派“班必承学士、世家秉忠贞”,终止于贞。然后我吴氏必须按公派“继述克辉先、芳名万载传、勋猷襄盛治、光裕庆绵延”取名,不许乱派。二是定有家规,并规定览此谱者宜加以传颂。三是记录了我吴氏九支(族)住址。四是说明出此书这目的在于让我吴氏家族历史代代相传。
家善公编写的《延陵堂上历代始远高曾祖孝妣内族外戚》一书记录了普信公在监(利)沔(阳)的十代传人以及唐氏世祖母迁长阳后至伯曾祖忠林公五代于随母溪的吴氏传人。二书先传秉僖公,秉僖公传忠林公,忠林公传玉贞(字瑞廷)公,玉贞公传述烈(字汉卿)公,述烈公传吴(述)金龙。
吴姓,中华之大姓也。汉王朝以来,盛甲于天下。述烈公保我吴氏老谱不失,并携金龙嵇考我吴氏之根。然我宗谱失修一百五十多年,加之老谱破损严重,今我等理当接续前志,率众重修,不敢稍有怠废,为后世留下资料以便族众知本族之渊源。然吴无二姓,天下吴姓是一家,希望后世能查考我监(监利)沔(沔阳)祖籍族人,合编大谱。本谱只记录了学治公在长阳、五峰一带的后裔。
在《延陵堂派序》中已有相关族规、家规、谱规的规定,加之时代不同了,本次重修不再定族规、家规、谱规。述烈公存我吴氏族谱数十载,得以传之后人。并走访调查族人,使此书得以再版,功可居族长。而今,法制社会族长一职已无实际意义,故这次重修家谱时不选族长,人若问之族长何人,则答曰:“述烈公”。
吴氏派序还有十五辈之多,足以用三百年,望后世族人同监利、沔阳族人汇合后再续宗派。
吴(述)金龙与述烈领头,克纯,克金,(克)子新等族人广查墓碑,走访调查族中之老者,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吴氏族谱进行了增补。然我士道公在五峰及渔峡口之后裔以及士禹公士远公在三友坪之后裔还不清楚,忠字辈之后的吴氏族谱编写的不准不全,有待修改和增补。现(第三次)出版《吴氏族谱》一书,望族人读后一要提供更多信息和相关资料以便再版,二要向族人和后裔传颂以光大我吴氏门户。(联系电话:5318276 13997697880)
吴(述)金龙 吴述烈(汉卿) 共和五十五年甲申岁(2004年)
d.延陵堂上历代始远高曾祖考妣内族外戚(部分内容)
吴家善(楚珍)、吴(述)金龙、吴述烈(汉卿)
一世祖 吴普信 妣 张氏。长沙王吴芮后裔。籍荆州府蕲水县柏牛村西湾湖南庄二岭北庄三岭灵官土地生人。
二世祖 吴 俊 妣 张氏。
三世祖 吴 盟 妣 赵氏。
四世祖 吴安良 妣 雷氏。
五世祖 吴廷森 字 东传 妣 朱氏 肖氏。
六世祖 吴 遂 字 若廷 妣 解氏。
七世祖 吴班士 字 杰凡 妣 张氏。
七世堂伯祖 吴班宣 字 成玉 妣 罗氏。
七世堂伯祖 吴班宜 字 明凡 妣 。
七世堂伯祖 吴班富 字 天一 妣 汪氏。
八世祖 吴必遂 字 事价 妣 连氏。
八世叔祖 吴必育 字 九偕 妣 张氏。
八世叔祖 吴必达 字 若偕 妣 张氏。
八世叔祖 吴必琢 字 成玉。
八世叔祖 吴必春 字 妣 方氏。
九世祖 吴承逊 字 公让 妣 许氏。 生学汉、学治、学淇。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岁正月十九日辰时。
九世伯祖 吴承 字 旭木 妣 刘氏。
九世伯祖 吴承寅 字 旭占 妣 解氏。
九世叔祖 吴承魁 字 文元 妣 周氏。
九世叔祖 吴承达 字 云山 妣 王氏。
九世叔祖 吴承远 字 寿山 妣 刘氏。
【本文标签】
上一篇:尋廣東省陸豐縣方角都吳氏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