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史 > 祠墓古迹 ◇湖北吴氏网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吴忠强(荣祥) 整理

  吴氏节孝祠(含孝子碑、孝子牌坊),位于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古仁墩村吴家塆,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祠内元皇庆元年(1312)“圣旨旌念吴氏孝子之碑”和明清《罗田县志》、《吴氏宗谱》记载,祠始建于元代。占地约200平方米,由牌坊和祠堂两建筑体组成。坐东面西。牌坊,面阔5.5米,通高6米,牌坊皆由石条竖起,四柱三间,共分四层,顶端为石雕攒尖宝顶,底层中间形似大门,左右各形似一合耳门,横担石雕“双龙戏珠”图案,上额阳刻“旌表吴孝子坊”门匾,中匾上浮雕龙凤图案。古色古香、庄重大方而少华丽雕琢。这是典型的元代牌坊风格,与北方蒙古民族文化传统有关,蒙古族人彪悍豪放,崇武轻文。

  牌坊后为祠堂, 为清乾隆年间族人在原牌坊及孝子碑的基础上加修孝子祠,面阔三间7.8米,进深二间8.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祠内上方立元代孝子碑1座,碑座高0.6米宽1.2米,碑高1.2米,宽1米,阳刻楷书碑文直书20行482字,记孝子吴大中孝行事迹。碑文由彭寅亮撰文、集贤学士朝列大夫行国子监祭酒邓文原书、翰林院学士资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曹郁篆刻。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吴大中,字时夫,号爱山,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7年),元朝翰林院待制封仪大夫。天性孝敬,志经书。其父吴季益,原籍江西广信府弋阳人,宋理宗端平乙未(公元1235年)中进士,先宰太湖、罗田,擢升六安州牧,再任安庆府同知。生三子,大中、大贵、大材,因“空坑之变”[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在吉水附近的空坑被元兵打败]。吴季益随长子大中卜居于罗田独尊山,大贵迁麻城,大材留居安庆。事父至孝,父病“朝夕衣不解带,极力医疗,罔廖不食,泣血几绝”。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吴季益卒,葬于独尊山下凤形地。大中便举家结庐在父亲墓前居住守孝十七年,他一边祭奠父亲,一边百般孝敬母亲陈氏。母亲若少进食,大中则减食自罚,责怪是自己照顾不周,孝行不到;夏天睡觉甘让蚊蝇叮咬,因怕蚊蝇飞到老人房中伤及和惊动老人;冬天昼夜生火为老人取暖。陈母九旬逝后,大中继续在母亲墓旁守孝。此事惊动了朝廷,元朝仁宗帝遂派翰林院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彭寅亮,前往古人墩核实。彭经查证无误,临别时至孝房面见吴大中。大中曰:大孝在身恕不能送行,我会在此跪送您三十里路的时辰,以示谢意。彭策马走到十五里之处的佛子岭返回察看,见吴大中还对门跪拜在地,纹丝未动。彭寅亮大惊曰:天下居然还有如此大德守信之人。便立即回京,据实奏报元仁宗皇帝。时值元朝中叶,朝纲涣散,元仁宗正好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崇风化,立朝纲”于是载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皇帝颁布圣旨,册封吴大中为“吴氏孝子”,旌表其门,建孝子坊,立孝子碑,永作纪念,并册封吴大中为翰林院侍制奉议大夫之职1319年,吴大中卒,御葬独尊山下孝子里,即今河铺镇古人墩村,众称“孝子坟”。其史迹详细载明史及一统通志,墓载郡邑志。大中之后称“孝子坟吴氏”。

 孝子坊在清未民初,进行过大的修复扩建,有专人看管。解放后破四旧加上文革基本无人打理,文革时期险遭毁坏,幸好族人全力保护才得以幸存。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保护古建筑古文物的兴起才得以重视。

 1985年5月24日,罗田县人民政府将吴氏孝子祠、碑、牌坊列为罗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冬,由吴姓族人集资对孝子碑坊进行修缮。2008年3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吴氏节孝祠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中共罗田县委宣传部牵头,河铺镇人民政府组织,古人墩村民委员会实施,多方筹资,对吴氏节孝祠进行保护性建设,修建围墙一百三十余米,及硬化内外场地六百六十平方米。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节孝祠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