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史 > 考证论文 ◇湖北吴氏网

清威略将军吴英年谱考略与其他

〔内容摘要〕吴英简介:生于明末崇祯年间1637年,泉州人,康熙二年(1663年)起加入清军,历经

清朝与反清势力的多次战役,后入籍兴化(今莆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随施琅作为主要将领参

加澎湖海战,平定台湾。随后任四川提督。施琅去世以后,复回福建任水师提督一职,加授威略将军。康

熙五十一年(1712年)卒于任上。赠太子少保,钦赐祭葬。
  本文简要介绍了吴英流传下来的著作,重点对吴英的年谱进行了梳理与考证,对一些以讹传讹之处作

了更正与澄清。是一份迄今为止清代吴英研究较全面、客观的生平大事年表。
  〔正文〕
  清康熙帝御赐封号“威略将军”吴英,近年来逐渐受到海峡两岸人士的重视与追缅:文史专家研究之

,吴氏后裔寻根谒祖之,吴氏宗亲推崇之。清代大臣李绂有言吴英“将军始发迹于闽及平海之役与施公合

谋”,①可见吴英较主要的功绩是随施琅大军平定了台湾。对于吴英在台湾平定后驻扎十数月、吴英驻川

十一载期间的事迹,文献记载得不多,有待文史工作者的进一步挖掘与考证。
  
  第一节  关于吴英的著作
  
  一、吴英有著作《行间纪遇》。①清康熙重臣李光地在其文集《榕村集》里有为之所作的后序一篇。

《行间纪遇》(六卷,手抄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为孤本。国家图书馆网站附注该书是:9行19字

小字双行同,抄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刻本,有朱笔校字)。其中有篇吴英所写《施琅进攻台湾事》

,全文约六千余字,记载了吴英辅助施琅平定台湾的经过。
  二、近年来还发现以清吴英名义所撰《清威略将军吴英事略》手抄线装古籍一册。书中内容为55则小

故事组成,抄写字体不一,有的字体飘逸,有的字体浑厚凝重,似非完全由一人所书写,55则小故事均有

标题。从第一则“夜梦天门授书”,到最后一则“加授威略将军”, 基本涵盖了吴英将军的一生,对研

究吴英的生平事迹是难得的一本古籍书,极有价值。此书据说乃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华侨所捐赠,现由厦门

市图书馆馆藏。
  
  第二节 吴英年谱考证
  
  清威略将军吴英(1637-1712年)年谱表:
  1、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十月初七,吴英出生,其世居泉州黄陵,迁徙于晋江大浯塘。①
  (笔者注(下略):《清史稿》记载吴英曾经“幼为海贼掠置岛中,更姓王”。)
  2. 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七月,26岁,吴英随厦门的郑军将领郑鸣骏等万余人赴泉州降清。
  (清人笔记载:“1663年7月,(吴英)随建平侯郑鸣骏、永胜伯郑缵绪等万余名之众赴泉州降清,

旋给守备劄,以1664年福建铜山岛战功,加授都司佥书衔”②。)
  3、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26岁,吴英随清军攻克金门、厦门后,授守备职衔。从提督王进功攻

打郑锦,取铜山城(东山县),加都司佥书衔,后又授浙江提标都司。③
  4、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37岁,福建耿精忠反清,其将曾养性侵浙,温州叛将祖弘勋起兵响

应,吴英跟随浙江提督塞白理击败之,降其将李荣春等,迁浙江左营游击。③
  5、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38岁,浙江曾养性、祖弘勋率军队十余万犯台州,吴英献计塞白理

,佯修毛坪山径,潜兵袭贼,收复黄岩,迁中军参将。③
  6、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39岁,贝子傅拉塔收复温州,曾养性、祖弘勋率三万人乘夜劫营,

吴英引兵伏贼,贼大溃。又随提督石调声驰援象山,遂收复象山。九月,康亲王杰书进征福建,精忠降,

曾养性、祖弘勋引退。吴英招降精忠将冯公辅于松阳,又剿抚叛将林惟仁于处州。③
  7、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年)七月,40岁,康亲王命吴英赴处州任副总兵。④
  8、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41岁,郑锦陷海澄,困泉州,其将刘国轩据洛阳桥阻挡援兵,吴英率

师自仙游陈坝江渡江,造浮桥济师,前后夹攻,斩数百人,解泉州围,收复海澄。迁福建督标中军副将。

后又率师破漳州十九寨,遂复海澄。①
  9、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年)五月,42岁,刘国轩复拥数万兵谋夺江东桥,吴英击走之,乃任同安总

兵官。①③
  (此战也见于清沈云撰《台湾郑氏始末》卷六)
  10、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43岁,宁海将军拉哈达和巡抚吴兴祚自同安港口分兵,吴英率舟师合

大军进克厦门、金门,郑锦遁台湾。吴英奏请复姓吴。③
  (有说吴英早年改以王姓从军,⑤因此在清代的史书资料中,也有将吴英记为王英的。如清代水陆提

督总兵官杨婕的《平闽纪》中记载:“臣带浙江提标参将王英、温镇标游击傅成等,各带本标营官兵五百

名,合成一旅,前往陈山坝夺路剿杀。”)
  11、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十月,44岁,正值施琅赴任福建水师提督,吴英以姚启圣部下参与操

练水师,以备攻台。
  12、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五月,45岁,施琅、吴英等重要将官在铜山(今东山)召开进征台

湾的军事会议。十月底,康熙下谕施琅专征,择机进军台湾。
  13、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十月,45岁,吴英奉调兴化总兵,入籍兴化(今莆田)黄石定庄。
  (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十三日,福建总督姚启圣疏言:兴化总兵林承病故,拟将同安镇官兵并入兴化镇

。得旨:“吴英着照该都所请,调补兴化总兵官。”⑥可见 ,此时吴英乃由同安总兵改任兴化总兵。)
  14、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六月,46岁,施琅奏请兴化官兵同征澎台,吴英于是随施琅攻打澎

湖并取得胜利,八月彻底收复台湾。③
  (康熙二十二年春二月十二日,施琅疏请调兴化、江东等处陆路官兵同水师进剿澎湖、台湾;从之。

⑥此时的兴化镇总兵正是吴英。在澎湖海战之前,吴英又回到施琅军中,这就是吴英在施琅到任福建水师

提督后曾一度离开施琅军营的原因。所以施琅初来福建,在奏疏中前称吴英是“同安总兵官”,后又称是

“兴化镇臣”。)
  15、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十一月,46岁,施琅平台凯旋。留吴英镇抚台湾其地。①
  (吴英于二十四年三月在京觐见康熙,④可见吴英镇抚台湾至少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清廷任命的台

湾首任知府是蒋毓英、首任总兵官是杨文魁。)
  16、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48岁,三月十日吴英到京,觐见康熙,奏陈“减船”与“屯田”

二事,疏入,命议行。四月初一传令吴英移镇浙江舟山,回闽,六月由兴化启程,八月十五日抵舟山任,

海寇洪焕等二千余人闻风归命。十月二十日擢四川提督,破吴三桂余党杨善、师九经等。镇蜀十一年。①


  (据载:吴英觐见后,先回闽,再由兴化赴浙江任。吴英在觐见康熙的时候,建议保留在台澎的船只

可以从一百减少到二十艘,仅用来传递文书,一万名员兵中分四千屯田,每兵给田三十亩、牛一,课耕种

,则饷可省半。③没有被康熙采纳)
  17、康熙三十五年丙寅(1696年),59岁,施琅卒,招吴英回闽,任福建陆路提督。③
  (据记载: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十四日,调四川提督吴英为福建陆路提督⑦。)
  18、康熙三十七年戊辰(1698年)夏六月初八,61岁,吴英改任福建水师提督。③⑦
  19、康熙三十八年己巳(1699年),62岁,吴英重修晋江东石南天禅寺,并勒碑记之。⑧
  20、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66岁,帝第四次南巡,吴英觐见帝于杭州,授赐“作万人敌”匾

额。④⑨
  (有作康熙帝御赐匾额“作万人敌”于康熙三十六年即1697年,系以讹传讹)
    21 、康熙四十四年 己酉(1705年) 二月间 , 68岁, 康熙第五次南巡 , 召见 吴英,并赐祖宗祠堂匾额“燕翼贻谋”四字匾,七字对联一幅 等物  。    ④     
    22 、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1707 年), 70岁, 御赐 “ 世 锦堂 ” 匾 。  ④
    23、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四月,70岁,帝第六次南巡,帝召见吴英,并“垂询海上情形”。七月初九日,上谕授“威略将军”封号予吴英,仍领水师提督事。④⑨
  (有一个说法是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授吴英“威略将军”封号,其实有误。在《清史稿》里由于点校

的关系,因此被误认为与吴英回闽任陆路提督是同一个时间。
  还有一个佐证是:康熙三十六年即1697年间,康熙帝并无南巡的记载,因此也不可能授予吴英什么封

号了。据资料显示,康熙帝共有六次南巡,时间分别是:1684年、1689年、1699年、1702年、1705年、

1707年。可见,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康熙四十六年吴英受封“威略将军”,即康熙皇帝最后一次南巡的时候


  康熙帝赐封之前曾言吴英“行间效力四十余年,身经许多阵战” ④,可见时间当不可能在康熙三十

六年了。)
  24、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七月二十四日,75岁,吴英卒于厦门官舍,赠太子少保,钦赐祭葬

。③
  (有说吴英“得年七十有六”, ①当是误以为卒于1713年。)
  25、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康熙于河北热河行宫为吴英御制七言律诗一首。①
  (有一些资料说五十二年癸巳,康熙帝于热河行宫御制七律诗一首,①因此有把吴英卒年误作康熙五

十二年的0。
  其实,康熙赐诗给吴英是在壬辰年,也即1712年。⑤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帝自热

河避暑返京,复拘禁太子胤礽。⑦可见,康熙帝于五十一年七、八月间的确是在热河行宫的。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原任广东提督的施世骠于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奉调为福建水师提督,⑥

正是为了填补吴英去世造成的职位空缺。)
  
  参考文献:
  ① 清李绂撰,《威略将军吴公英墓志铭》.
  ② 清代,李恒《国朝耆献类征》,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编,2009年出版.
  ③《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列传四十八.
  ④ 清吴英撰,《清威略将军吴英事略》,手抄本.
  ⑤《泉州市志》,第五册“吴英传”.
  ⑥《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台湾文献丛刊,大通书局,第一百六五种.
  ⑦ 《清实录》,中华书局,出版时间1986年.
  ⑧ 晋江南天禅寺《重兴南天禅寺碑》.
  ⑨ 台北故宫文献处,《清国史传稿》,5653号.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