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史 > 考证论文 ◇湖北吴氏网

汉川市白石湖吴潼公迁徙史

汉川市白石湖吴潼公迁徙史

吴腊保

 

    据史记载,吴潼公迁徙汉川丁集白石湖,于元朝末年战乱先迁至南昌,随后辗转至湖北汉川白石湖(今属汉川市)。迁徙路线以长江水系为主,移民们肩扛手牵沿乐河、饶河等水道汇集至鄱阳湖,再乘船溯长江而上抵达湖北武汉、再径汉江抵达汉川等地。其子兴宗继续迁至白石湖畔,延续家族繁衍。吴潼公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汉川本地,部分分支迁至阳邑等地,发展成当地名门望族。其孙子吴受七在此定居,形成了“七吴”支系,也是“七吴”村的由来。至此,特撰此文,既是缅怀始迁祖一路艰辛,更是为众多寻根问祖的吴氏后裔人士提供可靠的线索。

汉川市白石湖吴潼公迁徙史

    一,吴潼公家族迁徙与分布:

    吴潼公原籍江西抚州崇仁县,元末为避免战乱迁至湖北汉川白石湖。其六子中:

    1,次子兴宗:定居于汉川丁集白石湖,成为该支吴氏始祖。

    2,三子兴隆:迁至阳邑(今湖北阳新一带)。

汉川市白石湖吴潼公迁徙史

     二,迁徙原因:

    元末明初,江西抚州一带朱元璋攻杀陈友谅,纵兵烧杀,湖北成为了百姓避难的乐土。吴潼因避兵患携子迁徙至湖北,其子兴宗公、受七公父子在仙师山麓、白石湖畔定居,延续耕读传家。 因此,迁徙的吴氏移民视江西抚州崇仁县凤冈咸口、为自己的始迁祖地。随着历史的变迁,湖北汉川市白石湖被视为吴氏后裔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

     三,发展与特点:

    1,经济与文化:后裔以农耕、经商为主,同时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与当地居民融合较好。深受当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尊重。

    2,家族规模与人物:历经三十余世,形成汉江平原的名门望族。2018年编修吴氏宗谱,确定家族约25009人。

    吴社洲,男,汉族,1956年1月出生,湖北汉川市“七吴”村人,中共党员,上将军衔。

    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战略眼光与指挥能力:

    作为西部战区政委,他主导了五大战区中最年轻的军政主官职务,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中迅速组织部队参与抗震救灾,展现了卓越的应急指挥能力。

     ②,政治工作创新:

    担任广州军区联勤部政委期间,他推动开展“和平积习大扫除”(和平积习大扫除为军事学术语)活动,强调“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实战导向,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军衔晋升与履历:

    2019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成为五大战区中最年轻的现役将军之一。其职业生涯涵盖了中部战区、西部战区等多个关键岗位,展现了全面的军事素养和战略视野。

    ④,现任职务:

    目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继续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 结语:吴潼公作为汉川市丁集白石湖迁徙始祖,其数百年前的迁徙壮举,开启了家族在江汉平原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的辉煌历史。其后代子孙秉承先祖之志,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不仅在故乡汉川丁集白石湖地区深深扎根、建设家园,更将足迹遍布四方,为社会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一部吴潼公后人的发展史,既是家族奋斗的缩影,也与汉川市地方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梳理历史、铭记根源,是为凝聚族人力量,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弘扬优良家风,激励后辈在新时代不忘初心,抵砺前行,共同书写吴氏家族更加灿烂的篇章。

    最后谢谢吴吾洲提供吴潼公迁徙信息!

 

汉川市泰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5年9月20日

图文:吴腊保

编发:吴德泉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2025.09.20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评论,赶紧来抢首评吧~

最新留言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