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名流(56)
不怕困难敢于面对
该做的事绝不放弃
——记世纪名医、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
先贤吴英恺(音:凯)院士(以下尊称为:吴老)满族,1910年5月出生于辽宁沈阳新民市城区;2003年11月13日在京离世,享年93岁。
吴老1927年毕业于奉天医科专业学校,获内、外科双学士学位。
1933年至1941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实习医师、研究生、助理和总住院医师、助教,讲师。
1942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胸外科进修。
回国后组建重庆中央(天津中央)医院外科,均任主任。
1950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
1955年,吴老应邀出席苏联第26届外科医学大会。同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组建中国第一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1958年,组建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均任院长兼外科主任。1962年成立:中国医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他首任所长。
1978年,吴老领导组建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预防教研组,推广心脑血管病的调研防治。1979年,他以非凡的气魄组织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90个城市及208个农村地区的高血压普查,调查15岁以上人口共400多万人。1981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同年春,他着手筹建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任主任。
1984年4月14日北京安贞医院建院,吴老院长(右)、党委书记王登弟(中)向卫生部顾问马海德汇报医院发展愿景规划
1982年,在美国凤凰城国际胸部外科会议上,他的《中国食管外科40年》的论文几乎折服了与会的每个人。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在全球四大洲2000多万人群中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简称莫尼卡方案。得知这一国际性研究项目后,吴老亲赴世卫组织代表中国请缨,使我国成为莫尼卡方案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
吴老组织带领一批专家对北京市6个区的73万人,以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550万人,开展了世界最大范围人群的心血管病监测。1984年4月,又建立以心肺血管病为重点的北京安贞医院,他兼任院长。
1985年他与美国Peter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由12个国家150余位著名专家参与编写的《国际心胸外科实践》,该书的中、英文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赞誉。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著《临床外科手册》《胸部疾病》《胸部外科》《食管癌与贲门癌》等专著十余部。
1991年,他设立“吴英恺青年医疗科研基金奖”,至今已在安贞医院运作30余年,共奖励在临床、科研作出突出成绩的100余人。
1997年,他组织发起了“首都爱心护心工程”,培训基层人员,编写教材和科普材料,亲自讲课。在北京18个区县城乡人口中,开展心血管病的科学普及和预防保健。
1998年,获中国医科院授予的“第三届中国医学科学奖”,奖金10万元全部捐给“首都爱心护心工程”。
2001年,捐资2万元奖励安贞医院文明优质服务突出的青年工作者。当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他“医德医风奖”。
2003年12月,北京市委召开吴英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吴老从事医疗、教学、科研60余年,对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吴老院士是跨世纪的著名医学家,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
吴老曾说:“你问我有什么长处,那就是不怕困难,敢于面对……;该做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绝不放弃。”这就是吴老院士功成名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吴忠祥搜集整理于云南昆明
2024年6月15日
作者简介:
吴忠祥 , 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 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被《湖北日报》国家巜健康报》及省市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一些报刊或专题征文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