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名流(90)
以振兴电子事业为己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记我国著名的电子工程专家、教育家吴佑寿院士
先贤吴佑寿院士(以下尊称为:吴老),曾用名:吴武烈,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商人家庭,祖籍广东潮州枫溪,2015年1月14日辞世于北京,享年91岁。
吴老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
吴老的主要科研成就是:1950年代末,吴先贤研制成功8路脉码调制PCM数字电话终端机。
1960年代,负责研制并生产SCA型数传设备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监测系统。
1970年代,我国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汉字输入,因此引 发“存废”争论。美日都已研究成功近2千个汉字的识别系统,我国急需赶上。吴老深入研究汉字结构规律和认字过程后,首次研制出6763个汉字实验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汉字识别问题;后又研制出32/120路全固态微波数字电话接力系统,用于卫星通信等系统。
1980年代初,研制成功1000万次/秒图象计算机。
吴院士研发的“THOCR94”高性能汉英混排识别系统,1994年被评为:我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之一。
吴老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际高等教育科学院(IHEAS)院士。
21世纪初,他研制的强制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MB—T为创立数字电视传输“中国标准”奠定了基础。
吴老先后主持或参加国防、国家重大科研项目6项,获国际、国家和部委级科技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并荣获:“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
吴院士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4篇。
吴先贤是我国数字通信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负责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国内第一台TJ——82图像计算机及在各个不同时期,他领导并参加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研究,为我国通信与信息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始终“以振兴电子事业为己任”,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奉献于祖国,奉献于人民!这位著名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的英名,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长卷上!
吴忠祥搜集整理于云南昆明
2024年9月29日
作者简介:
吴忠祥,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湖北日报》、国家《健康报》、《咸宁日报》等省市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报刊或专题(专栏)征文(参赛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