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林 多木堂时光 2024年11月24日 17:00 湖北
李由,原名李铭鸿。斋号见素堂、襟云堂、束云归砚山房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书法高级研修班执行导师,现为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宣部城乡统筹研究中心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开明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君乡书院顾问,湖北省开明书画院副院长,湖北楚慈书画院副院长,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湖北省政协书画院院委,湖北省书协书法创作研究员,湖北省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百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以及各大权威机构或单位主办的全国性或国际性重大书法展赛中入展或获奖,作品被杜甫草堂、屈原纪念馆等百多家博物馆或美术馆和藏家收藏或勒石,并被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著有《李由书法作品集》《书法教学琐言》《襟云堂诗稿》等。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冷漠,更不必说彼此之间相互爱护和共同分享。这种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但我与书法家李由老师却越走越近。
我喜欢交朋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心扉打开,不管是谁,都能无条件接纳他们,因为只有被爱者才会爱人。我觉得对方身上只要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或优点,我就愿意去学习和交流。我曾开玩笑地对身边的朋友说,我的优点就是能将好人与好人进行对接。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一种情性使然,但现实生活中我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二十年前,我是在见识到李由老师的作品之后才记住了他的名字,并开始渐渐关注到他的。随着他在全国性重大展赛中频频获奖,名气越来越大,对他的关注也就更多了。
李由老师是阳新县人,那时,阳新县刚从咸宁市划到黄石市没几年,但在我们这代人的潜意识里,总觉得阳新人与咸宁人还是老乡。那时候我与他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也正是因为我喜欢他的书法,并有缘相识,后来与他的接触也就慢慢多了起来。
从关注作品到喜欢这个人,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周期还是蛮漫长的。在我们正式认识之前,我听到最多的是:李由这人很傲慢。而当我与他正式结识之后,我真正了解到他的傲慢其实并不是那种“狂妄自大,自命清高”式的傲慢,我认为是他无意识的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自带的一种不同凡俗的品性。通过多年交往,我真正了解到他其实是一位非常谦逊,非常低调,非常随和,非常内敛,鲜有功利心的人。他对自己有很高的定位与期望,有一种自我驱动力促使他不断进取和成功。同时,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也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样一种格局和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们常说生活中傲慢的人往往不尊重他人,但李由老师并非如此。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总让人感觉非常地愉悦。他从不轻视他人,学习和生活中也愿意听取朋友的意见。正像林润翰先生所言,他“自信但不自满”。李由老师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的目标非常专注和执着,也正是这种专注与执着成就了他。然而,过度的专注也往往导致他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比如人际关系,比如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很能够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没有平台,只能靠作品说话。
虽然常言说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要你刻苦努力,你就会成功。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要想在艺术界峥嵘头角,你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平台,寻求到一个好的位置,这样你的身价才会随之提升。毕竟,不懂艺术的人或艺术市场首选就是看位子,看名头。李由老师既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又是一个善于思考而又敢于创新的人。他对草书的研究与探索是非常专注的,他的狂草水准已然达到了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水平。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理念或思路的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思路不同,他前行的路径也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取才能取得的。所以,从李由老师学习和实践的成功经验中,让我们领悟到要把书法写好、把创作提升到一定水平,不仅要明白书法不是简单临帖或者刻苦就行的,更要明白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式方法,这对于学好书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搞艺术创作还需要懂得生活,玩味生活,懂得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中去寻找灵感。圈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字是画出来的好,画是写出来的妙”。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艺术见解。欣赏李由老师的作品,总能呈现出一种独特魅力的精采画面,或如一首充满激情奔放的交响乐。一点一画,都能直击灵府,撼人心魄,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来李由老师工作室学习并进行访谈,我本意是想让圈内以及圈外的朋友能更多地了解李由老师,同时,也是想通过文字来开辟一条心灵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通道。走进李由老师的工作室,你可以看到大厅四周挂满了作品,眼花缭乱的同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功力深厚,风格多样,精彩纷呈!来得早不如来的巧。恰逢李由老师正在创作——只见他在纸上纵横捭阖,肆意挥洒。时而稳健从容,时而疾速激。腾挪争折,跌宕起伏,开合自如。如蛟龙戏海,神出鬼没,变化莫测,不可端倪!在他娴熟丰富的笔法和节奏转换中,无不把线条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正如朋友们所讲,看李由老师创作,是一种享受!李由老师的作品不是简单的点画累砌,而是极具感染力的情感宣泄,是艺术与情感的高度融合,总能激发和升华出一种独特的神采和魅力。
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窗户洒在铺满宣纸的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有关书法的诸多话题。
李由老师款款而谈,很有耐心地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书法的理解与创作经验,从临帖谈到创作,从笔法谈到到布局,从中国书法谈到西方艺术,很多具有独特视角的思维与观点,听来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最后,还就几个我所关注的几个问题,与李由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吴(笔者,下同):请问李由老师,就专业的书法家来说,怎么打破创作“习性”?
李(李由老师,下同):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想这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习惯,二是创作理念。
首先从审美习惯上讲,很多人因为认知的偏狭,往往偏执于一种审美标准而排斥其它。习惯的固化就是“习性”的表现,最终只会堕入老套俗气而无法自拔。这是一个有自我觉醒意识的书家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的事。个性风格的过度强化,往往容易导致堕入习性而陷入自我复制的怪圈,所以,一个真正有志于创新的书家必须力戒此弊。
从书法创作上讲,习性是制约创作或创新的枷锁,习性一旦形成,就如同走入死胡同。书法创作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成熟的东西,又要敢于打破前人篱樊,还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不可因循守旧。
具体而言,无论是笔法、结体,还是章法,我们既不能生搬硬套,更不可一步一趋,要敢于规避惯性思维,要从自身条件、独特的理念和独有的视角去践行自我,去挖掘、发现、整合和提炼。
总之,我的观点是,艺术是多元开放的,艺术家的思维是多维度的,艺术家的思想是不受约束的,要有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胆魄。同样,作为书法家一样要具备这种认知和理念:艺术创作,观念先行。
吴:李由老师,作为一个专业书法家,一个狂草达人,您平时关注的、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呢?
李:谢谢您的谬夸,狂草达人这个称誉实在不敢当。
狂草,是所有书体中最难创作的一种书法形式。历史上真正的狂草书家屈指可数,说明写好狂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好的狂草书家,既需要精熟完备的笔法技巧作支撑,又必须具备“见机行事”,果敢敏锐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迈的才情与超脱的胸怀。
狂草是建立在篆隶楷行草(小草或大草)五体之上的要求极高的一种书体。这里要重申的一点是,狂草不等于大草,有人将之混为一谈,我认为是有失严谨的。大草是间于小草与狂草之间的,比小草开张连绵,比狂草理性规谨。而狂草是超越理性的感性表达,是不受法度与文本的约束的,要进入“法后无法”的境界,作狂草时,激奋挥洒,肆意纵情,磅礴淋漓而不拘小节。狂草创作彰显的是笔墨点画的视觉冲击,线条起伏时的惊心动魄,字里行间的气息神采。所以说,狂草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一点不错。作为主攻狂草者,我平时关注和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拓展自己的创作路径,如何提升自己的水平,如何戒除、杜绝自己的“习性”,如何才能走得更高更远而不负平生所愿。书法这东西,不怕写不好,就怕没想法。艺术创作亦如科学试验与发明,探索与发现,既是科学家的本能,更是艺术家的本色。要敢于试错,敢于否定自我,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书法家是攀不高行不远的。吴:针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书法乱象,您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书法家,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李:这里所指的社会,我想应该包括所谓的“江湖派”和“庙堂派”。所谓“庙堂派”可以理解为由官方注册成立隶属文联的各种书法组织机构或协会,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各省市县级书法协会,各院校书法艺术机构及社会知名人士组织成立的专业社团等。除此之外,无疑都可归属于“江湖派”了。至于“江湖书法”,只不过是打着“书法”幌子的江湖杂耍,其实质上本身并不属于真正的书法范畴,那些江湖杂耍人士毫无传统法度的胡涂乱抺,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忽悠几个铜板混口饭吃罢了,这里姑且不谈。我想,您这里所说的社会书法乱象,主要针对的是“庙堂派”的书坛现状。是的,多年来,中国书法界确实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非常多的不利于书法艺术发展的种种问题。诸如:主流导向狭隘、缺失多元包容、“展览体”大行其道、外行管内行、话语权失位、行政干预严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最终形成一种不务正业的恶劣风气,因而致使书家们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争权夺位上了,无心专注于书法研究与创作,从而丧失了独立意识和独创精神,乃至相互抄袭,作品千人一面等等。凡此种种乱象,无不严重地制约和阻碍了书法的良性发展!要想净化书坛风气,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必须戒除这些不正之风。我想,如果这些协会组织给书坛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的话,我认为还不如解散这些无用的协会组织,避免行政干预,回归自由独立的书法生态。
吴:对于现如今网友对书法的评价,您认同吗?您是怎样看待的?李:从逻辑上讲,“网友”与“书法”之间本身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而作为“书法”主体之外的“网友”这个客体来说,本身不一定具备评价书法的必然能力和眼光。我的意思是说,网友们可以或具有评价书法的自由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他们懂书法。“曲高而和寡”,我一直以为,真正高妙的艺术,是少数人的“专利”,一般人(多数网友)是看不懂的。客观现实中,对于艺术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雅与俗的对立局面,即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间存在有严重的代沟,实际上,这两大阵营的审美认知从本质上来讲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时,评判它好与不好是由个人的学识、修养与眼光决定的。你喜欢的不一定是真正好的,真正好的不一定是受人待见的。当然,因为人人都有评价他人作品的权利,不管是认不认识字或读没读过书的,都有这个权利。但是,就书法审美现象而言,一般大众审美都很肤浅、很低级、很单一,与专业书法家的认知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或等级上,因此是无法实现真正有价值意义上的评价的。所以说,作为书法外行的网友,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对他们的眼光也不能苛求太高。但是,我是非常反感那些外行们无知无畏、自以为是地肆意评价内行的。对于这样的网友,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懂的话你就要谨言慎语,不可妄加评论,你可以看不懂,但不能装懂,更不可胡说八道,或无端谩骂。总之,大众审美者是从固化的认知水平或实用的角度上来看书法的,他们的“审美”标准是“文字辨识度要高、篇幅形式要整齐美观”,认为越是接近印刷体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而实际上,真正的书法艺术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除了具备丰富的艺术性,更注重的是个性的彰显和情感的表达。所以二者评价的结果自然不在一个认知层级上。书法家追求的与大众认同的东西,本质上是两回事,而且这种审美或认知的差距很难消解。退一步讲,即使是现在书法界的那些从事书法专业工作的所谓书法家们又懂多少?本来目前书法界伪书家就很多,而名符其实的懂书法艺术的货真价实的书家又太少,所以,对那些没有书法学养的网友的评价水平更不能苛求过高,姑且视为他们闲来无聊的一种消遣吧。……——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也在愉悦中结束了访谈。最后,我摘录李由老师的两首《作书有感》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诗曰:“你说我狂我就狂,无须壮胆藉琼浆。
三千世界风云会,万丈长天驾巨龙!”
“闲来命笔意相参,落墨驰毫兴自酣。
写到天真烂漫处,管他李四与张三!”
编辑:吴新国 版式:陈程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多木堂时光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