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名流(142)
无数革命之先烈
以命换来新中国
——记革命先贤吴致民先烈
吴致民先贤烈
吴致民先烈,又名:铁汉,化名:胡梓,文仲敏;1900出生于湖北黄梅县严家林村,1935年为革命英勇牺牲于本省通山县,时年35岁。
1917年吴先贤入武昌启黄中学,在校结识恽代英、林育南先圣等,参加互助社、利群书社活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0年寒假回乡,与邓雅声、宛希俨先圣等秘密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21年9月,入南京东南大学。1922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青年团南京地委工作。1925年5月任:中共南京下关工区书记。1926年6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7月调任:武汉码头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
“汉口一三惨案”发生,他带领码头工人驱逐巡捕,一度占领
“英租界”。嗣任: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8月任:中共黄(梅)广(济)区特委书记,组织黄梅县“秋收起义”。10月8日晚,组织攻打黄梅县城与太和、蔡山、孔垄等地48处土豪劣绅庄院。1928年5月,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前往阳新等县,在鄂东南各县开展革命工作,先后恢复:阳新、通山、鄂城(今为:鄂州)、黄梅、广济(现为:武穴市)5县县委与大冶中心县委,任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因常留满脸胡须,群众称他为“胡子”,遂化名:“胡梓”。
1929年1月7日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鄂东南革命运动。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0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县王宫山村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吴先贤任:特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并当选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改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领导土地改革,促进根据地经济文化建设。又在阳新县龙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简称:
“红三师”),接连粉碎国民政府军几次“围剿”。又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同年11月,出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3年10月兼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
黄梅县建立的吴致民烈士纪念馆
1935年2月,鄂东南道委机关驻地:通山县夏铺镇冷水坪遭国民党反动派偷袭,吴先烈率军民突围,在保卫战中血染沙场英勇牺牲,献出了年轻与宝贵的生命,时年仅35岁。
是国民党蒋匪反动派多次挑起内战,是日寇烧杀擄掠、犯我大好河山,连年战祸不断使我民不聊生。
不忘战争苦,不忘“国耻、血债”,牢记痛失亲人仇。永远铭记无数英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换来新中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牢记共产党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朽历史性功勋!
吴致民先贤烈士,我们永远缅怀您!
吴忠祥于云南昆明
2025年8月17日
作者简介:
吴忠祥, 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国家《健康报》、《湖北日报》、《咸宁日报》等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或专题(专栏)征文(参赛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近两年,又在《湖北吴氏网》发表“当代吴氏名流”、“与吴氏有关的成语典故”系列及游记、政论文、对联等作品160余篇。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觐之:如文中所述,定公获谥忠武,其子,孙均得封...
宗亲:我祖籍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吴楼村,我...
宗亲:巧合的是找到我老吴家的历史,想不到我老吴...
宗亲:感谢宗亲刊拙文, 千里回乡一网情; 天上有...
宗亲:红色文化,红色传承,值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