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珍(1889 一 1952),又名吴绍忠,字子恕。系泰伯第104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0世裔孙。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吴家墩人。先后毕业于湖北省立师范和讲武堂。是时,鉴于北洋军政府政治腐败,以致督军叛变;为此,子恕与蔡济民[1]及族侄吴厚载(即有“首义金刚”之誉的吴醒汉)同赴湘鄂边区,举兵护法,并集合武装同志成立湖北靖国军,克据恩施、鹤峰,吴厚载为湖北靖国军司令。子恕担任靖国军军需粮供责任,调动频繁,而拒敌数载,后因靖国联军破裂,所属部队寡不敌众,退守湘省境内,再伺机发动。然而,不及半载,有鄂省同乡孔、蒋、夏、李、吴厚载呼号民主,倡导鄂人治鄂,子恕当时也参与其间,共谋驱逐王占元[2]运动,担任联络工作,秘密奔赴湘鄂两省,星夜无暇。而王占元调动大批军舰及直鲁陆军,与湘鄂军鏖战,又告失败。
护法靖国联军官兵合影
民国十一(1922)年,孙中山大元帅出师北伐,陈炯明[3]在后方叛变,大计终止。此时,子恕又参加东路讨贼,办理地方政务,任福建前下盐场办事处处长,以裕军饷。民国十二(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及河南各省推孙中山先生为建国联军大元帅,唐继尧[4]为副元帅,出师北伐。此时,其族侄吴厚载(即首义金刚吴醒汉)为第九军总司令兼湖北宣抚使,他函电相约,任命子恕为少将军需司长职务,筹划昆明枕戈办理。此后,子恕奉唐继尧之命,为沪汉一带联络总代表,并授以军事特权,主持敌区响应大计,其行动秘密,幸未遭祸。
适至民国十三(1924)年滇黔失和,唐继尧变计中止北伐。民国十四年,子恕因革命工作所需,潜伏吴佩孚军部摩下,充任河南省卫军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在豫南地区桐柏县一带招抚旧部,成立部署,终得上峰奖励。民国十五(1926)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光复长沙,子恕随带幕僚数人与第七军联络,当任为纵队司令官,在黄陂县王家河一带劝顺军队已两千人,编为四个支队。适时,子恕回省奉调他职,所部交第八军接收。民国十六(1927)年以后,子恕因身体原因不便担任军事,先后转任汉口市区党务,湖北宝塔洲关主任及湖北公产经理处科长、湖北省兴山县县长等职。公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坎坷半生,及至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一直居住于武汉,自此不问政治,隐居终身,1952年病逝,享年63岁。
始迁祖武德将军吴万七后裔第二十二世孙:吴隆繁整理
2025年5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官兵
注释: [1]、蔡济民(1886-1919年),字香圃,湖北黄陂人。武昌首义前,被推选为起义总指挥部军事筹备员。首义爆发,蔡济民率部最先到楚望台与工程营会合,并担任王府口一线的主攻任务。攻下总督署后,又继续进攻落署,战功卓著。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主持谋略处。阳夏保卫战中,他率部转战汉口、汉阳。后来,蔡济民积极参加反袁、护法斗争,1919年在利川被害。
[2]、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南馆陶镇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将领。1895年选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此后一路高升为湖北督军,统治残暴,以贪鄙闻名。袁世凯死后加入直系军阀,1926年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后,寓居天津,后病亡于此。
[3]、陈炯明(1878—1933),广东海丰县人。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早期思想激进,敢做敢为。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香港召集同志准备东江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11月6日,打响东江起义的第一枪。二次革命中,宣布广东独立,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袁世凯死后,交出兵权,北上晋见段祺瑞、黎元洪,获“定威将军”称号。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率部入闽。1919年10月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反对孙中山北伐,鼓吹联省自治。后因反对北伐,且以辞职相威胁,被免去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部长。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变,炮轰孙中山驻地,后回任粤军总司令。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陈,陈炯明通电下野,退居香港。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
[4]、唐继尧(1883-1927) 云南会泽人,字蓂赓。清光绪34年(1908)入振武学堂,继赴日本学习军事,后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任云南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新军管带、讲武堂监督等职。与蔡锷在昆明举兵响应,任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兼讲武堂总办。1912年率军入黔,袭占贵阳,被立宪派拥为贵州都督。1913年任云南都督。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与蔡锷等宣布云南独立,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旋任军务院抚军长。袁世凯死后,唐继尧任云南督军兼署省长。1917年参加护法,任护法军政府元帅。1918年任五省靖国联军总司令,长期控制云南军政大权。1927年因胡若愚等四镇守使发动兵谏,唐继尧被迫交出政权,旋病死。
图文:吴隆繁
编发:吴德泉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2025.05.10
上一篇: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后裔名人系列简述之十一 吴醒汉:追求光明、推翻独裁统制的辛亥革命元勋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宗亲:吴氏才华辈出,好文章才华横溢!
宗亲:寻根 辈分是(德金华立),有同支系的联系
宗亲:吴家《建》字辈来过,
宗亲:联系方式:吴敏 13476131500
宗亲:让我们吴氏革命先烈为人类解放事业的奋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