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史 > 历史渊源 ◇湖北吴氏网

季札的历史典故

季札的历史典故

 吴腊保 

     季札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其绝代才华与传奇人生,不仅赋予他“三次让国”、“季札挂剑”、“高龄救陈”、“听乐观政”、“诸《风》论”、“《雅》《颂》”论等行为和理论的美名,被誉为东南文化特质的象征。让我们穿越时空,透过文字将季札的历史典故说出来,以飨各位文友读者。

季札的历史典故

     1,季札被后人尊称为至德第三人

    这一称号主要源于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成就。

    季札,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贵族,以其仁心、慕义、见微知著的智慧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季札具有“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的品质。而班固在《汉书》中更是称季札为春秋第二贤人,这些评价都突显了季札的道德品质和智慧。在季札的政治生涯中,他三次拒绝接受王位,最终选择了退隐山水之间,躬耕劳作,以明志节,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道德和仁义的坚持,被后人视为至德之典范。

    季札在政治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曾多次出使他国,对周代传统音乐、诗歌、舞蹈有精深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2,季札观周乐表达了什么?

季札的历史典故

    季札在鲁国观周乐,并对其进行评论,展现了季札对礼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季札观周乐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周乐的评论,展现了儒家文艺思想的过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季札的评论标志着儒家文艺思想的渐趋成熟,为孔子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评论充满了中庸和穆(和睦恭敬)的精神,表现出以和为美的文艺观,成为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不仅涉及音乐本身的美学价值,还反映了伦理政治内容、情感的表达以及音乐形式的表现。他赞赏的是一种直曲得体、施取有度、在下勤而不怨、怨而不言的品格;在情感的表达上,季札推重“乐而不淫”、“哀而不愁”有节制的情绪;在音乐形式的表现上,季札激赏(极其赞赏)的是“五声”融合、谐调,各种乐器配合的默契,曲调抑扬顿挫,音律丰富而不错乱的中庸和穆的境界。

   季札观周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博学和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和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儒家文艺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季札对周乐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以和为美的文艺思想的具体表述,开启了孔子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愁的诗教理论。

季札的历史典故

    3,许多历史名人称赞季札

    季札其高尚的品德和诚信而闻名。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颂扬。许多历史名人包括梁鸿、班固、曹植、陆机、王维、李白、范仲淹、汤显祖、郑聚等等,都以诗词的形式颂扬季札。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对季札品德的敬仰,也反映了他的诚信、忠诚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性。例如,李白在《上留田行》中写道:“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这首诗表达到了对季札诚信和牺牲精神的赞美。

   特别是,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分别撰写了碑文和祭文,以表达对季札的敬意。康熙皇帝为江阴季札祠撰写了“让德光前”碑文,而乾隆皇帝则御制了《祭吴季札文》,这些文献进一步证明了季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他的高度评价。

    季札不仅是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天才的预言家。季札的这些行为和品质,使得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受到包括孔子、司马迁在内的许多历史名人的推崇和赞誉。


  2024年8月22日


季札的历史典故

图文吴腊保

编发:吴德泉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