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史 > 历史渊源 ◇湖北吴氏网

庆元月山谱《吴氏历谱序》

庆元月山谱《吴氏历谱序》

 吴晓龙 东溪遗韵
 2025年05月13日 08:3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氏历谱序

文/吴晓龙整理

吴之为姓,始于帝喾高辛氏元配有邰氏女,曰姜嫄。出祀郊禖,见大人跡而履其挴,遂歆然如有人道之感。于是即其所大所止处而震动有孕,居然生子,以为不祥。但弃之隘巷,牛羊腓字之;但弃之平林会伐,平林置之寒水,鸟覆翼之。妃以为神,方收养之,因名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嬉戏好种树麻菽;及成人好耕稼,皆丰值,民皆德之。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功封于邰,号曰后稷,以别姬姓。因夏后氏政衰,弃缓不务,是以失官,自此戍狄之间居邠不敢怠业。传至公刘处邠,復偖后稷之务农种谷,恢大邠土,设朝廷都邑之制。公刘卒,子庆节立;卒,子皇僕立;卒,子差弗立;卒,子毁愉立;卒,子公非立;卒,子高圉立;卒,子亚圉立;卒,子公叔祖立;卒,子亶父立,号古公。因狄人侵之,去邑于岐山之下居马。 古公 于是黜戍狄之信,崇建宗庙,筑土营,立城郭宫室。周之王亦盖始于此。

古公娶姜女,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 季历 娶大姙生子昌,有圣德,古公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仲雍知之,托父病采药避居荆蛮,时复省亲。古公将卒,令季历让国于泰伯,让而不受。苏常勾氏知其贤,以君事之,自号勾吴。勾吴者,荆蛮之始发声也!吴者,泰伯始名。夫荆蛮,楚之旧号也;蛮者,南夷之名也。吴地本属越,其后楚灭越,过属楚也。荆蛮之称,过泰伯未至之先也。泰伯受封于吴,乃吴也,即楚也,亦非越也。泰伯卒梅里村,迄今有墓存焉!

泰伯卒,以弟仲雍立;卒,子季简立;卒,子叔达立。卒,子周章立世;武王克商,封周章为王,国号其子孙因氏焉,周章卒,子熊遂立;卒,子柯相立;卒,子疆鸱夷立;卒,子余桥疑吾立;卒,子何盧立;卒,子周繇立;卒,子屈羽立;卒,子夷吾立;卒,子禽处立;卒,子转立;卒,子颇高立;卒,子句卑立;卒,子去齐立;卒,子寿梦始称为王。自泰伯至寿梦凡一十九世矣!

寿梦生四子:长诸樊,次余祭,三夷昧,四季札。札贤,寿梦欲立之,札辞,遂立诸樊。既除丧,则至国于季札,札又辞。诸樊舍子立弟,依次相传必及季子。诸樊卒,弟余祭立;余祭卒,弟夷昧立;夷昧卒,则季札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札固辞。夷昧之子僚嗣立。而诸樊之子姬光曰:"先君不与子而与弟者,为季札耳。其从先君之命欤,则季子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欤,则我居位宜立。"阴使刺人专诛弑于舟中,而至位于季子,子不受,去之延陵而家,终身不入吴国,世号延陵季子。

姬光为王称阖盧。卒,子夫差立,未几为越所灭,乃鲁哀公二十二年壬午岁也。季子延陵守命立名,全身弥修 厥德 ,民皆仰之。生五子:曰昂,曰昇,字征生,曰昌,曰晟,曰昙。昇生启蕃,启蕃生诩,诩生售,售生庸,庸生勾馀,勾馀生蹶由,蹶由生申。申又名梓,梓生四子:曰芗,曰苔,曰茆,曰芮。芮为鄱阳令,有美政,人皆曰鄱君。从汉有功,封长沙王。芮生便项浅,为河南尹,称天下第一,循吏传称之曰:吴公。浅生其(又名信俟),信生广志,广志生千秋,千秋生长陵,长陵生全,全生隆,隆生复兴,复兴生章,章生汉。佐光武中兴,八战八克,封广平侯。汉生成,成生旴,旴生胜,胜生贻,贻生荣,荣生尊,尊生弘。 举孝廉 有四行迁膠东相,弘生质,仕魏为振威将军。质生应,应生康,康生坚,为晋龙骧将军。坚生龙,由谢石主簿任广州刺史。龙生隐之,初任晋陵令,迁广州刺史。隐之生延之,明经及第擢鄱阳太守。延之生叔山,叔山生宽,宽生洞,洞生琮,琮生然,然生蹇,蹇生定,定生实,实生居,居生唐,唐生璟,仕陈光禄大夫,封晋公。璟生洪,任兵部郎中。洪生昂,擢翰林学士,唐德宗朝也。昂生胄,为太常博士,荐贤用能,人皆德颂之。族徙鄱阳,盖由乐平徙居山阴。胄生峦,字传岩,生二子,长曰龙库,字元享,次曰龙庄,字元振,元享生昌裔,字庆宗。庆宗生璇,字齐政,,齐政生三子:长曰翥,次曰翱,三曰翔。

翥字叔羽,赐号"文简先生",生五子:曰侃,曰佖,曰俁, 曰儞(ni),曰仲。佖公生三子:长曰袿,次曰袆,三曰袚。袿登咸通元年进士,历几议坦迁润州刺史。将一载,谒告省亲,归宁于越。未几董昌作乱,谋与二弟,捐弃家业奉亲跋履山川,至栝苍芝田白岩。遁棲旋构数椽,又值唐季羹沸,不得宁居,与二弟更卜永嘉郡安固县(即今瑞安),得其所,曰库村,山环水秀,望之蔚然,深秀者,库里也!仲弟大中大夫袆,复历覽㪟琢,但见烟树苍翠得松源,喜不自胜,遂与子琚,携家敦土焉。琚传殷,殷传泽,为三扇将;泽传崇岳,崇岳传悦,悦传璁,璁传伉,行三老太公。元配李氏生子诩,方八岁,李氏以子幼宜静处,迁于上管之东庄。积行有年,世传遇仙改水弯抱,遂名举溪,则出李氏太妣并祖诩也!

诩传璧,璧传翎,翎传君,君传仲文,仲文传应麒。应麒生二:长曰臣,次曰显。臣生一子夭,以弟长子大一公入嗣。显生三子:曰大一,,曰大四,曰大八也。自此分为孟、仲、季三大房也。迄今子孙繁衍,在举溪者数千人,在邑者数千人,在各处者数千人。

余因裒成帙,虽不能备悉,然异具文。统考俾本支,百世班班可得而序,又何殊于国史哉!

隆武元年岁次乙酉 广西柳州府迂江县 知县 希点撰


图片
诰封吴希点父母的圣旨
【注释】
图片
1.吴希点,字乐贞,号水心,原名兴点,行晋九,岁贡生,庆元县一都上管举溪人,初任余杭教谕,隆武乙酉升为广西柳州府迂江县知县,回乡祭祖,有修族谱之想,写了《吴氏历谱序》,越明年丙戌岁到广西柳州府,迂江县上任,之后调任福建省汀州府连城县知县,又转任广东省潮州府惠来县知县,卒于任所,第五子吴懋庄千里护丧归故里,《庆元县志》记,吴希点,“貌异才奇,断案如神”,有多首诗篇存世。
2.本序整理,长沙王吴芮,广平候吴汉,调整至与中华吴氏大统谱对齐,吴芮为泰伯28世,吴汉为泰伯38世,增加了吴质的父亲,吴弘。儿子吴应,符合《晋书》,吴隐之是吴质六世孙,吴隐之的儿子是吴延之《鄱阳县志》与《晋书》均有记载。调整后山阴吴翥为泰伯71世孙,刚好与我之前发的康熙戊申年,吴懋修写的《重修延陵谱序》不谋而合。
3.吴袿,吴袆,吴袚三兄弟,原名,吴畦,吴畴,吴畂,当年为了避难,从山阴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到芝田白岩息脚,身上衣服以被刺条撕破,心想好好的家园与田产也丢弃了,剩下一身破衣服,索性把名也改了,吴畦,把畦字的田去了加上衣字旁,就叫吴袿,字祯祥,号天章。吴畴改成吴袆,字祯洁,号汉章。吴畂改成吴袚,字祯深,号云章。匀为衣字旁,到明朝之后的资料,不知道什么原因,吴袿演变成,吴褆,同样是衣字旁。
4.序文中,“自泰伯至寿梦凡一十九世矣!”指的是一十九位君主,并非指世系,泰伯至寿梦系世是十八世。
6.吴希点写的《吴氏历谱序》,是继宋景祐元年吴崇岳写《吴氏源流叙》,加上从松源迁月山这段历史,写到大一公吴平。吴崇岳写的《吴氏源流叙》,又是继唐天复四年,谏义大夫与都巡二公写的《吴氏世系原序》,增加了到松源至六世的发展情况。谏义大夫与都巡二公写的《吴氏世系原序》,又是继唐长庆二年《吴氏世系原序》,增加了他们自己从山阴到芝田白岩,芝田白岸到安固库村,安固库村到松源的过程。这几篇序,世系脉络一至,就是文采方面各有千秋。
图片
阅读 61
留言 1
<div data-v-8f7eff4d="" class="comment_primary_form_bd comment_primary_input_multiline"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上一篇:吴国为什么称勾吴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评论,赶紧来抢首评吧~

最新留言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