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吴氏网

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

2024-10-27 作者:吴隆繁  来源:原创  浏览:428

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

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名人简述之

----记名垂青史的共和国将领、以及部分红军老干部各自不同年代的光辉战斗历程闪光的生活片段。

在大别山这块红色的土上,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也诞生了300多名新中国的将军(其中红安223名,新县42名,大悟37名)。因此,这里有着厚重的革命史,被人们称为将军的故乡,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前后,据有关资料记载,鄂豫皖边区的红安、大悟、新县、黄陂县(区)我始迁祖吴万七公支系的名人就有106人,其中县团级以上99人(含军级23人)。在政界和军队中较闻名的有吴绍镒(化名杨松)、吴焕先、吴光浩、吴先恩、吴世安、吴永光、吴林焕、吴基培、吴华夺、吴先洪将军和开国大校吴大胜吴战行,开国上校吴文桥及正军职离休干部吴先洪、吴基骏(化名杨志超)等。在这个时期,新县荣二后裔人才出类拔萃,县团级以上达54人,其中军级8人、师级11人、团级35人。

1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黄麻起义副总指挥吴光浩(1906—1929.5)湖北黄陂县王家河镇三店村蔡吴家湾人。原名吴光皓,别名白怀,化名陈新。泰伯第109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5世裔孙(荣四支系)。早年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连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的战斗,后提升为营长。1927年11月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派吴光浩领导以咸宁、蒲圻为中心的鄂南起义。在强敌面前,吴光浩果敢坚毅,沉着地指挥部队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同年10月,省委又派吴光浩等人到黄麻地区组建了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黄安、麻城两县的武装起义,并任命吴光浩为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1月上旬,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人组成的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11月13日夜,黄麻起义正式开始。攻城突击队在吴光浩率领下,由西北城墙攀缘而上,打开城门,等候在城门外的大队人马涌进城内。紧接着,吴光浩率突击队又冲进县衙,活捉了国民党反动县长。

黄麻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为总指挥,吴光浩为副总指挥。后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壮烈牺牲,吴光浩率领仅存的72名鄂东军战士和党政人员,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于12月底转至黄陂县木兰山一带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率部艰苦转战,活跃在以木兰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广大地区,打击地主豪绅及其反动武装。尔后,吴光浩又将第七军带到鄂豫两省交界的柴山堡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此期间,他率部先后在天台山、韩家老屋等地打了不少胜仗,使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2月,国民党第十八军出动两个团,向柴山堡地区进犯,吴光浩带领部队分路突出包围,然后向敌比较空虚的侧后方进击,粉碎了敌人的围攻。继而他又率部深入黄安县城以南,全歼高桥河“清乡团”及附近一些反动武装。三、四月间,蒋桂军阀开战,敌十八军从柴山堡撤去,吴光浩率部乘机向反动地方武装进攻,消灭了黄安、麻城等地反动民团,声威大振。

    5月初,吴光浩带人到商南开展工作,准备参与领导武装起义。同志们担心他的安全,吴光浩告诉大家:“我是主要领导,越是艰苦,越是危险,越应该去。”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在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在奋力冲杀中吴光浩不幸身负重弹,壮烈牺牲。消息传来,鄂豫边根据地的军民对失去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而无比悲痛和惋惜。

    吴光浩烈士安葬于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烈士陵园,胜利镇是罗田县革命策源地,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即诞生于此,是鄂豫皖革命根据之一。胜利镇烈士陵园是罗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2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吴焕先,生于1907年7月3l日(农历6月22日),新县箭四角曹门(原属黄安县)人。泰伯第108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4世裔孙(荣二支系)。吴焕先是鄂豫皖边区早期革命创始人之一,他戎马一生,为党和革命事业浴血奋战,功勋卓著。他幼时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1923年考入麻城中等蚕业学校,通过《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救苦救难的远大志向,“为民而学,为时代而战”,次年在读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从学校毕业回乡从事革命活动,走进“工人运动研究所”。回乡后他穿草鞋、着长衫,烧契约,走乡串户,号召农民兄弟组织起来,推翻地主、反军阀、求新生。他编写的“国耻歌”、“穷人歌”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1926年春,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指派,他回到家乡创办农民协会,首先在吴氏祠堂创办了“第一堂红学”,陆续又在郑家边詹湾分别建立了“第二堂红学”和“第三堂红学”。同时,在四角曹门建立起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后来发展到49个,会员3400余人,成立农运武装,开展破礼教和“武装借粮”,攻打“缉私盐卡”的斗争,彻底点燃了鄂豫皖边的革命圣火。1927年底,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配合正在全国开展的大规模农民爆动,吴焕先等革命领导人迅速组织策划,实施了“黄麻起义”,这是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最早体现。

1928年4月后,历任中共黄安县紫云区委书记、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边区革委会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红四方面军总政部主任等职。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撤后,吴焕先留任游击司令,并主持重建了红25军,先后任军长、政治委员。在内扰外犯,物资极端匮乏之下,他领导了红军进行了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旗不倒。

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吴焕先毅然决定率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冲破敌人2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长征入陕南,适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了红军部队,1935年5月9日,徐宝珊同志病逝,吴焕先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在得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后,吴焕先率红军猛进甘肃,迎接党中央。1935年8月21日,在泾川县四坡村渡河时,遭敌人突袭,吴焕先亲率阻击,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3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杨松(1907.11.141942.11.23系泰伯第104世、少微第44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0世裔孙(荣三支系)。原名吴绍镒,又名吴平,化名吴兆益、华西里,俄文名瓦西里耶夫·尼基福尔·瓦西里耶维奇,大悟县四姑镇大吴家人。曾祖父吴均、曾叔祖父吴堤,祖父吴映文、叔祖父吴映章两代人都是清末秀才,父亲吴德秀兄弟五人排行长兄(父亲与董必武有深交)。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东北抗日联军的发起人、组织者,共产国际与中共秘密“红色之路”交通线创建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中唯一亲临东北抗日前线的领导同志。

1921年至1926年夏,先后在武汉中学、武昌高师附中和武昌中华大学读书,同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湖北省青年团体联合会和武汉学生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是陈潭秋、董必武培养的湖北地区早期革命者,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任共青团武昌区委书记,在陈潭秋领导下,策划军阀某部倒戈,组织迎接北伐。

1927年2月,受团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兼任政治经济学教员和俄文翻译。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1931年至1933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到苏联远东地区海参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联络处工作,担任太平洋国际职工会秘书处中国部主任,负责编辑《太平洋工人》杂志,兼任“苏兆征中国苏维埃党校”马列主义教学工作,同时担负中共中央与东北党组织的秘密联络任务,协助中共满洲省委开展属地党组织建设和工会工作,指导工人运动。

1934年夏,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兼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回到东北,建立中共吉东特委,任特委书记,同年底,将密山游击队与人民革命军合并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任命李延禄为军长,杨松兼任政委。随后,又指导改编了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5年七、八月间,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向中共代表团汇报党在东北的抗日工作,提出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建议。此后,杨松留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任中共代表团秘书兼翻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满洲问题委员会委员、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中国问题顾问(1935年10月2日起)、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八分校(即抗联干部学校)教师。参加研究和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抗日联军组织条例》等党的文献。1935年10月11日,受中共代表团的委托,到海参崴主持召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七军领导干部会议,研究贯彻《八一宣言》及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问题,会议发表了杨松起草的《东北抗日联军向关内军政领袖呼吁一致抗日通电》。为组织和指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促进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2月从莫斯科中共代表团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主持常工作)兼秘书长、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抗联代表兼大会主席团秘书、中央华北及华中工作委员会委员、并执教于中央马列学院和抗日军政大学,给从前线回延安的高级干部上大课。1939年春兼任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1941年3月创办党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任总编辑等职。

杨松工作之余,还致力于写作,著有《论民族》、主编《今日苏联》;与邓力群合编了近百万字的《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该书连续三次再版,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与吴黎平一起编著了《社会科学概论》作为当时的马列学院教材,解放战争时期又被东北解放区定为初、高中课本;他还在《新华日报》、《中国文化》、《群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等各种党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时论、专论和翻译文章,仅见于《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上的就有25篇,其代表作有:《全国对日总抗战与东北抗日民族革命运动》、《论七年来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列宁论中国》等文章,通过这些文章,论述战争性质,评述国际形势,探讨民族解放运动、总结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同时翻译了多部马列著作,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理论著述,这些都是我党革命理论宝库中的瑰宝,推动了全国抗日斗争的胜利开展。他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新新闻理论工作,为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杨松积劳成疾,导至在东北患上的肺病复发。尤其是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后,熬更守夜,编辑部最早开灯最晚熄灯是他的办公室。他太累太累了,肺部吐血不止,直到他躺在到医院病床上,仍然修改文章。杨松在住院期间,毛泽东曾两次亲临探望,拿出自已的100元稿费让中央管理局给杨松买营养品,并安排医院想尽办法医治抢救。朱德、贺龙、博古、蔡畅、叶剑英和关向应等中央领导多次分别到医院探视。杨松因废寝忘食地工作,加上医疗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杨松于1942年11月23日在延安中央医院与世长辞,年35岁。党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悼念活动。毛泽东主席亲书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得他,学习他”。这是对杨松为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的高度评价。

4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开国中将吴先恩(1907—1987.11.1),新县箭河四角曹门村人。泰伯第108世,少微第48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4世裔孙(荣二支系)1926年参加革命,任村农民协会宣传委员,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心工农红军,先后任黄安独立团第一区政治委员、独立团经理处处长、黄安独立师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长征途中,任红四方面军兵给部部长,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寺庙和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工作,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争取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筹集了大量物资,保证了部队的供给后,调任红九军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失败后,他为了寻找党组织,只身一人历尽艰辛,经过一百多天的化妆潜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吴师三八五旅供给处军需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七队队务主任、第二分校供给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长。建国后,任湖北省政府财经委员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82年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7年11月1日在解放军北京总医院逝世,终年80岁,骨灰安葬于新县烈士陵园。

5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开国少将吴华夺(1917.8—1997.5.23),河南新县陈店乡细吴村人。泰伯第110世,少微第50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7世裔孙(荣三支系)其父亲吴文宝曾任光山县红色补充军第二团党代表、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经理处处长,长征途中牺牲。吴华夺12岁跟随父亲当红军,任光山县红色补充军勤务员,红四方面军军部少先队队员,红二十五军军部通讯员、班长、排长,手枪团分队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随红二十五军长征,12月8日进入陕西省洛南县之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宿营,吴华夺遂率领手枪团第一分队13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侦察任务,及时报告敌情,使得正在召开会议的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免遭重大损失。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西进至陕西华阳镇,由于军部某领导执行“左”倾肃反路线,把吴华夺错认为“反革命”欲执行枪决,被徐海东的警卫员发现报告了徐海东才得以幸免。同年8月,任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三营八连连长。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编入十五军团,任七十三师二一九团连长、指导员。参加了劳山战役和直罗镇战斗。1936年东渡黄河,参加石楼、孝义、地九圩战斗,所部被十五军团授予模范连。1937年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在周恩来、叶剑英、罗炳辉直接领导下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院高级系主任兼函授系主任、速成系主任、参谋系主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国防工办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6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开国少将吴林焕1915—1979),原名吴基荣,泰伯第10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荣三支系)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龚家边人。吴林焕的父亲吴绍富以农为生,母亲勤劳善良,闻名乡里。吴林焕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三。12岁时,其父病逝,吴林焕和两个弟弟只好给人家帮工、放牛。 四姑墩属“黄麻起义”的地区之一,南接木兰山,东北邻柴山堡,是红军活动的区域。受工农武装革命的影响,他大哥吴基祥、二哥吴基凯相继参加了红军,吴林焕也当上儿童团大队长,参加当地打土豪、斗劣绅的革命活动,在革命队伍里茁壮成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林焕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七十四师二二三营营长、手枪团团长、警卫第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吴林焕历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五大队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团参谋长、独立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副旅长、旅长,鄂皖兵团副指挥长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旅长,豫鄂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吴林焕历任华中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京汉铁路汉口分局军事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林焕历任二十一兵团五十二军副军长,后兼柳州市警备区司令员,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空五军第一副军长兼党委书记,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吴林焕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4月4日,病逝于武汉,享年64岁。

7、开国少将吴瑞山(1913.5.10—2012.10.24),原名吴绍奎,始迁祖万七公后裔第二十世孙,今六安市丁集镇人,1931年9月参加红军,任红四军指导员,红四军军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晋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八纵补充师师长、二十四师副师长、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战役。

1952年冬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23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6月任闽北指挥部司令员,1964年3月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任陆军第31军军长,1969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72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是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因病于2012年10月2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8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开国少将吴世安(1911.11--1984.8.4),泰伯第109世,少微第49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5世裔孙(荣二支系)湖北省黄安县(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箭厂河村人。1927年参加了吴焕先领导的三堂革命红学"和著名的“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在鄂豫皖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从战士升任连长。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西迁入川陕,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二营营长。在漫川关战斗中,许世友命令二营为作战前卫,与敌四十四师先头部队遭遇,经一场恶战,将敌击溃。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抵达川北,开始创建川陕根据地。吴世安在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中战绩突出,升任为团长。1936年在长征途中,历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红四军十二师代师长、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等职。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他进延安中央党校高级研究班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抗大四期一大队一支队副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世安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教育科副科长、特务团团长,八路军苏鲁支队副支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五师三分区司令员和五分区司令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守在湖北天门县吴家新场的日、伪、顽军拒不缴械继续对抗。8月17日,吴世安率部属化装为农民,到吴家新场附近侦察。经过战前周密准备,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结合政治攻势,毙伤日、伪、顽军700余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500余支,小钢炮一门,受到师长李先念、政委郑位三的嘉奖。同年10月,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的中原突围战役中,吴世安率部与敌浴血奋战,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实现了胜利转移,后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任三十四旅旅长、江汉军区独立旅旅长、独立二旅旅长、鄂西北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中南湖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吴世安任武汉市委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公安总队队长、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武汉卫戍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4日在武汉病逝,骨灰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著有《木兰山上的火种》星火燎原全卷11集;《罗政委关心我学文化》星火燎原全卷16集。

9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少将吴永光(1919.11.13--1982.1.10)原名吴祖德,曾用名吴世昌,泰伯第106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2世裔孙(荣三支系)大悟县四姑镇横山村左家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独立第1师政治部公务员、第10师司令部公务员、红4军军部公务员、排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和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译电员兼党支部书记、机要科副科长,鲁西北先遣纵队机要股股长,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机要室主任,冀南军区机要室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部军政处副处长,桐柏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副处长,第58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永光任河南省军区陕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洛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顾问。因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终医治无效,于1982年1月10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3岁

1955年, 吴永光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少将吴振挺(1916-1994.5.2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新建乡李家冲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河口县独立营排长,独立团连长、副营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二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南游击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手枪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五次反围剿,开创鄂豫陕苏区的历次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吴振挺任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第二团政治教导员,第四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一总队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振挺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政治部主任,洛阳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A)老红军杨志超,(1918.1.22——1995年正月初九)原名吴基骏,湖北省黄安县(现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人,系泰伯第10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荣三支系)1936年7月参加革命,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湖北省汉阳地区大队长。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38年受中共华北局派遣,任晋绥军十九军团政治部主任,1938年9月经叔父杨松(吴绍镒)介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抗大七大队青年干事。1939年3月到1943年12月,先后任陕甘宁边区合水县委组织部长、庆阳县委组织部长,陇东地委伪军工作委员会常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省鲁南行署公安局科长,腾县公安局长兼武工大队队长、中共腾县县长、中共临泉县委工作委员会常委。1946年10月,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自卫战争中坚持敌后斗争,荣立一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河南省政府开封实业公司经理、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厂长、河南省委钢铁办副主任兼安阳钢铁公司第一任经理(厂长)、河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河南省农林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span style=&qu

上一篇:大别山地区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七(B)

下一篇: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知名人士简述之八(B)



●声明: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请留言

共 0 条留言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