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医学教育者——吴基良
他是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大学校长、国家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特聘博导、三级管理岗(正厅级)、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堪称优秀的医学教育者。
1980年,他考入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临床医学系,1985年考入西安医科大学,1988年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后又回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药理教研室工作。1991年,他又考入同济医科大学,1994年获得血液内科学博士后回咸宁医学院(原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工作。
1996年,他创办了咸宁医学院药学系(现湖北科技学院的药学院),出任首任系主任,自此走上了医学教育的人生旅途。
他历任咸宁医学院药学系主任、院长助理、咸宁学院副院长、院长,湖北科技学院(前身为咸宁学院)院长。
他从事高层次医学教育管理工作23年。33岁那年,他被破格拔尖晋升教授,同时升为副处级。35岁升为正处级、39岁升为副厅级、48岁升为正厅级。
纵观以上的履历,吴基良的人生链条是一环套一环,每一个环节都闪闪发光。瞧,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专业知识,不但感动每一个学子,而且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的,他是教授,是专业人才,但又登上了领导的宝座,这又充分展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宗旨。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人正直,政治坚定,大局意识强,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坚决有力。为此,上级的慧眼和大众的信赖自然不会看错。
日历是最好的见证:
1963年闰4月12日下午5时,崇阳古市公社(现青山镇水库村)荆竹冲上边吴家的一户农家生下一个男婴,与同样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孩子一样,过着那个时代的童年生活,当他6~7岁时,村里请来了一位高中毕业生,当起村里十几个娃娃的”私塾,”教大家识字数数,没有教材,没有纸笔,老师的脑袋是教材,木碳是笔,地或墙是纸,太阳的倒影是下课的铃。没有任务,没有压力,就这样很快过了差不多两年。后来,就到2公里外的大队部附近读小学三年级。
小学毕业后又步行2个多小时,途中还要翻越一座高山到公社所在地读中学。话说高中换了三个地址,即乡高中、区高中和县高中,最后一年是在县一中(当时县一中创办不到两年)。无疑,与同龄人相比,他的学习条件、环境与基础都较差,但他学习用功,大脑灵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优秀。
1980年,他参加高考,成绩虽不尽人意,但录个省城大学是可以的,可惜最后只录到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17岁的吴基良除了寒窗苦读,就是雄心壮志,他要通过拼搏来弥补没有录入理想大学的遗憾,也是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也了解到,湖医分院毕业生中不少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于是他下决心要向新的目标冲剌。
吴基良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五年的拼搏,毕业的那年成功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六年后又考取了同济医科大学血液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
此后,吴基良如虎添翼,一步一个脚印,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与政绩。
他长期从事药理学的教育与科学研究,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两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他主编教材数部,其中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案例版)》,至今已出第三版,十余次印刷,发行五万多册。如此同时,他发表高水平论文几十篇。培养研究生47名。
他的学术头衔甚多,而且不乏务实。
他是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省级品牌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化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理学》主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理学通报》编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麻醉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开放大学理事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整合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药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咸宁市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咸宁市医师协会理事长、《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主编。
我先后采访过他任教的几名学生,他们都对吴基良老师的讲课十分满意,认为他讲述的深度深入骨髓。有一位学生对我说:"我有时候为一个论点看了几篇教材但仍然吃不透,经吴基良老师点拔一下我豁然开朗。"
我记得有一天,我在医院的干部病房给原湖医分院药理学老前辈余重喜老师会诊。我们师生二人聊了一阵子,从中提到吴基良老师,他认为这个后生是学院药理学科的前途支柱。从那时起,吴基良这个名字就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是的,他没有辜负老前辈的希望。他作为一所多学科性大学的校长,不仅要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还要注重自己一手创办的药学学科与专业建设。药学学科不仅是省重点学科,学校第一个硕士培养点,更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一流专业建设点。
他加强了科研与教学的协调,积极引导和鼓励全院师生开展学科研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科研成果大幅度增长,论文水平显著提高。
他教学风格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学子感到学习的乐趣!
他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谨以此句献给吴基良博士!
作者简介:
吴风寿,网名岁月如歌。与共和国同龄,7岁上学、兼职放牛,13岁上中学、15岁在《湖北青年》发表处女作,16岁当赤脚医生及卫生院学徒,不到19岁参军,25岁上大学,先后在咸宁卫校、地区医院入职,47岁晋升副教授,因生活所迫于2004年办理内退。先后在广东、海南等地受聘18年。
图文:吴风寿
编发:吴德泉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上一篇:当代吴氏名流(34) 吴融锋少将
下一篇:当代吴氏名流(36)吴罡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