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人物 > 现代人物 ◇湖北吴氏网

当代吴氏名流(47)“开山祖师”吴有训院士

       

当代吴氏名流(47)

“德国院士”第一人  “众多弟子”亦扬名

记著名物理学家——“开山祖师”吴有训院士


1717072289725090.jpg

 

        著名物理学家、 教育家吴有训(以下尊称为:吴老)院士,字正之;1897年4月26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仙逝,享年81岁。

吴老7岁时入私塾习旧学。1912年,进高安县的瑞州中学,后随学校并入南昌第二中学。1916年7月,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学),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老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西省官费留学,于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

        1923年吴老成为物理学家A.H.康普顿的研究生,和恩师一起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

        他们在1924年联名发表题为《经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射线的波长》一文,刊登于《美国科学院通报》第10卷:“这些实验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散射量子理论所预言的光谱位移的真实性。”

        1925年,吴老的博士论文:“康普顿效应”,通过答辩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

        1926年秋,回国后在江西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

        1927年8月,任国立中山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1929年,他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中国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

        1930年10月,吴老在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论单原子气体全散射X射线的强度》,开始了对单原子气体、双原子气体和晶体散射的强度理论研究。

        1932年,吴老在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双原子气体X射线散射》一文,认为当时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江赛的散射强度公式,缺少一个校正因子,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他分析的正确性。同年,中国物理学会在清华大学成立,吴老当选为秘书。

当代吴氏名流(47)“开山祖师”吴有训院士

        1935年,他开出“实验技术”选修课,手把手地教学生掌握烧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术的关键所在。

        吴老的学生有:冯端、胡宏纹、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余瑞璜、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戴振铎、任之恭、黄昆、王大珩、龚祖同,陆学善、赵九章、陈芳允、赫崇本等。

        1936年,他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以后又多次当选为会长或理事长。同年四月,被德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1940年,吴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底,他任交通大学教授和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6月,吴老被上海科技团体联合会推举为:主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又任命他为: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主持交通大学的教学恢复工作;7月,吴老作为上海科技界的代表,赴京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以后又被选为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政协常委和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吴老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并出席科学院研究计划局召开的近代物理座谈会,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1年2月,他还担任了新成立的中科院建筑委员会主席。

        1955年,吴老被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即:院士),是新中国第一批院士之一。同年10月,中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吴老担任:主任委员。

        1956年初,他又担任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数理化学部主任。

        当年,他主持制定数理化等基础学科“12年科学远景规划”,并使规划提前完成。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吴老当选为:副主席。

        1959年2月至5月,他以副院长的名义率领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东欧七国科学院和若干高校。

        1960年7月,吴老作为团长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参加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三百周年庆典活动,并对英国进行访问。

        1963年,他又参与制定科技10年规划。

        1977年,吴老为筹备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审阅中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同年11月30日,在北京辞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科学界数百位知名人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吴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吴老的工作实开了中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1999年4月26日,吴有训先贤纪念馆在高安市正式对外开馆。

吴有训院士物理奖是为纪念中国物理学界五位老前辈所设立的五种物理奖之一,目的是奖励在原子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或在科学技术上对中国物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2006年,江西出版集团、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精兵强将,编辑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重点图书《吴有训文集》。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院士,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历史将永远铭记您和弟子们的大名及功迹!


                               吴忠祥搜集整理于云南昆明

                                             2024年6月2日 

        

        作者简介:

        吴忠祥, 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 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被《湖北日报》国家巜健康报》及省市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一些报刊或专题征文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


1714402138502923.jpg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