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名流(149)
一粒小小的“胃舒平”
不知惠及了多少人
——记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药学专家、药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吴海平先贤
吴海平先贤,原名:自积,字:定善、又字:士哲,号:陶模、别号:海萍;1901年出生于浙江浦江前吴村,1961年12月5日溘然长逝于上海;享年61岁。
吴先贤自幼体弱多病,立志投身医药研究。1926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药学科,后担任:杭州科发药房药剂师。
“北伐战争”期间,他投身军旅,曾任:北伐军东路军总司令部军医处上校科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部军医处药科主任,随军转战多地,后因身体原因离职回杭疗养。
1933年,吴先贤赴日本帝国大学专攻药学科,学成回国后任:江苏省立医学院教授。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放弃教职,筹措资金开办制药厂。1939年他与吴士槐、吴士绶三先贤在上海创办“天平化学制药厂”任:厂长,专注于药品研发与生产。初期资金有限,仅能生产少量药品。但凭借其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上海“沦陷”被“日军”占领后,药厂面临原料短缺、购置设备受限等困难。吴先贤克服重重障碍,如:以松香替代汽油生产橡皮膏,确保生产不间断。
1940年初,吴厂长带领团队以氢氧化铝和硅酸镁为主要原料,成功研制出治疗胃病的药物“胃去病”,后更名为“胃舒平”。该药因疗效显著、价格亲民驰名海内,因而供不应求,迅速成为市场畅销产品,为天平药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胃舒平问世后,有效缓解了当时药品短缺的问题,尤其在战时交通受阻的情况下,仍通过有限渠道惠及广大患者,成为中华民族制药业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天平药厂在公私合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上海重要的制药企业,产品涵盖多种剂型,如:“乌乐宁、天平健身丸、安肺心、晕船消、红药膏”等多达60个品种,“十年特殊时期(1966~76年)”后,年产量最高时达到98亿片,获利1500余万元,其中“胃舒平”更是长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吴教授为人谦和,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支持家乡教育、帮助亲友解决困难等,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一粒小小的胃舒平,不知道惠及了多少胃病人。廿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用该药治疗了不少的胃病患者,今天才知道“胃舒平”是我们吴家的独门绝技!
吴海平先贤是中国近现代药学领域的杰出代表、著名的药学专家,他一生追求医药事业,以造福人民为奋斗目标,致力于药学研究,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他不仅成功研发了胃舒平这一经典药物和多种药品,还创办了:天平制药厂,为我国民族制药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海平先贤:您的英名和功绩永远镌刻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永远值得国人和吴氏后裔铭记并传承,进一步弘扬光大!
吴忠祥于云南昆明
2025.9.21
吴忠祥, 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国家《健康报》、《湖北日报》、《咸宁日报》等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或专题(专栏)征文(参赛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近两年,又在《湖北吴氏网》发表“当代吴氏名流”、“与吴氏有关的成语典故”系列及游记、政论文、对联等作品160余篇。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宗亲:原属广西,现属广东省怀集县吴氏始祖燕周朝...
宗亲:可能是湖南新晃吴世万后代。请到www.cnwu.n...
宗亲:请问泸州的第14号吴剑涛,我怎么联系的到你!
宗亲:还有一个渤海堂
宗亲:我们利川毛坝也是7个字很多年,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