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芬,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人,清代海丰吴氏"尚书第"十七世传人。他的成名不只是因为他拥有"两榜进士"、"一品"官阶的历史地位,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拥有"著述等身"的创作财富和多门类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
颠沛流离的科贡之路
吴式芬生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2月24日,是年,式芬的祖父吴之勷补缺昌黎县,故取乳名"逢昌"。同年10月,式芬的父亲吴衍曾(贡生),突发咯血症故世。式芬9岁那年,其母亲(查氏)又因时疫身亡。他幼失怙恃,藐然孤露,只得依祖父随署就读,先后自清苑而天津,由黄州而武昌,及至客读襄阳,入监京师。岁月大半消磨于舟次车辘之间。尽管祖父视如"掌中珠",延名师课读,祖母(潘氏)更是护惜至深训导至切,无奈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学业时进时辍,多有缺失,故此,式芬的科贡之路也一波三折。"秋闱"①两试不中,27岁始考取举人,辗转十数载,延至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春闱"②贺榜。是年,吴式芬40岁,终于"晚成大器",修成吴氏家族中的第八位进士,第二个翰林。
步履维艰的宦途生涯
吴式芬人生坎坷,仕途也不平顺。他31岁始考取咸安宫教习。正式为官是从35岁入京诣馆供职。殿试中试后改翰林院庶吉士,41岁授编修。六年的七品小京官熬了个补缺知府。此后15年间,辗转江西、陕西、河南、直隶、贵州、陕西、京都、浙江等地为官。由贵州入蜀道赴陕西关中任,数月跋山涉水"忧愤莫释,以致肝病复发"。由陕赴京的路上带病复命,遇道就医,举步维艰,百余日始抵京师。吴式芬为官20余载,宦迹大河上下、长江南北,既有赏戴花翎的荣禄,也有革职留任的辱痛,式芬始终以带病之身,不辞劳苦,不计荣辱,以至重病乞归。式芬60岁在杭州接印,复奉旨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当时正值浙江省劝捐米石,嗣以捐助京仓海运粳米,爵位又加三级,并赏给祖父母、父母及本人妻室一品封典③。咸丰6年8月9日授光禄大夫,诰称"艺苑鸿才,禁林④硕望。早登华贯,久推玉尺⑤之英;副领容台,稚称冰衡之美。淑民风于清逊,彰国教于休明。特焕殊荣,以昭新渥"。吴式芬时与"拜相"⑥只差一步之遥,但壮志未酬,中年早逝。
"著作等身"的学术成就
吴式芬半生攻读,半生为官,却是一生做学问。他平生攻训诂⑦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藏。于古人书画,尤工鉴别。善鼓琴,每访山川名胜,必携以自随。"古诗气清,笔健洒脱,自喜神似坡公。律诗亦工力悉敌"。式芬若以知识界定,首推金石学⑧,所撰《捃古录》(20卷)共录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捃古录金文》(3卷9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金石汇目分编》(20卷26册)稿本,均藏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室,本书按全国州县分编,工程浩大,可谓泱泱大观。以上三部金石学名著,对金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均超前人,为近代金石学者所推重。吴式芬做学问,其次是对封泥学⑨的发现和研究。他凭借对古代历史和金石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钤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封泥,并对其进行收藏和考释。后与另一位封泥收藏者陈介祺合撰《封泥考略》(10卷),该书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专著,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吴式芬一生著录丰厚,作品等身,除金石学、封泥学等专著外,计有《陶嘉书屋诗赋》、《双虞壶斋八种日记》、《昭代名人尺牍》、《唐宋元明人摘句》、《诵孙缀锦集》、《钟鼎彝器款识》、《"寰宇访碑录"校本》,还有书录、印谱等著作。
"众星捧月"的一代硕儒
众所周知,清代道咸时期,人文荟萃,文风极盛,名人学士灿若繁星,吴式芬无疑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优秀代表人物。他初入京师,就以学长领衔,与刘詹岩、张励庵、喻凤冈、吕鹤田、叶崑臣、孙兰检、罗椒生、张筱浦、何振云诸年丈结诗赋之会,约十日一聚,互相切磋,多有尊酒论文之乐。在宣南坊与龚自珍隔巷毗邻而居,于所收藏金石碑版拓片相互传赏,间或有书函赠答,诗词唱酬,龚自珍《别吴子苾太守》云:"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拓本,一行翠墨一行书"。陈介祺《题襄阳唐誌即送吴子苾六兄出守江西》:"一枝託乔木,知择贵良禽,京洛多车马,相从怀好音"。吕贤基作《送子苾同年出守豫章》有"平生著述书等身,读破万卷笔有神"句。翁同书《次韵送吴之苾由蜀道入觐即赴关中新任》有"朝来孔壁发金丝,齐鲁才名盖一时"句。何绍基《走访吴子苾仁兄适见两誌拓本即题》"忆昔戊子冬十月,舟行瑟缩氐樊口,芒鞋徒步叩郡阁,骑马携朋陟岘首"句。彭蕴章赋诗《送子苾同年视学浙江》、李佐贤作《吴式芬小传》、高钧儒作《祭海丰吴礼部文》、许瀚撰《哭吴子苾阁部联》、王懿荣奏呈《国朝儒臣撰集石金文成书有裨经训堪备御览》等不已而足。吴式芬的同道好友还有魏源、刘喜海、丁晏、王筠、汪喜孙、陈庆镛、吴荣光等,公干之余,或研讨金石,或切磋音韵,或鉴赏书画,或校勘经史。式芬于训诂尤为独到,可谓"无字不通,无艺不精",故有硕学通儒之誉称。
注:
①秋闱:秋试。明清乡试考举人,定考年八月。
②春闱:春试。明清会试、殿试考进士,定考年在二、三月。
③封典: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妻室、父母、祖父母的荣典。
④禁林:帝王的园囿,亦称上林。
⑤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选拔人才评价诗文的标准。
⑥拜相:授大学士作为荣典,习称拜相。
⑦训诂:指古文字学。
⑧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铜器和石刻,故名。
⑨封泥:也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上盖印章(以防私拆),故曰"封泥"。封泥流行于秦汉魏晋时期。
上一篇:賢秀公像
下一篇:吴希可:吴村医疗与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