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谱序谱跋 ◇湖北吴氏网

一本家谱的意义:知家风 传家训 励后人

  前不久,海南高姓宗会在报纸上登出修编《海南省高姓族谱》广告,向各市县高姓宗亲会征集各支世系、历史与现代人物、祠堂、古墓、古今著作家训、碑文、墓志铭、祭文等相关资料,引起人们关注。和高氏一样,海南许多家族上一次修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三十年一修的传统,近年来,海南各地悄然掀起一轮修续家谱的热潮。对于先祖多是从岛外迁来的海南各姓氏家族而言,寻根问祖、厘清血脉成了文化上的自觉,在修续家谱的过程中,重视寻找与内地的宗亲联系,传承优秀家风。

  

  谱碟如史 家风一脉

  “这是我们儒庄村庄姓一族的家谱,我将古本上的文字抄录下来,再录到电脑上排版。”在海口市龙泉镇新联村委会儒庄村的一间新葺石屋内,村民庄才宏拿出一叠A4白纸,上面是他用黑色楷体誊写的《庄氏族谱》。

  庄才宏所说的古本,是他所收藏的旧谱碟,一本线订小册,成书于清代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至今已有187年。翻阅《庄氏族谱》,上面除明确记载庄姓先祖来琼始末外,也将历代庄氏先人的风格品貌记载下来,形成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

  “除了每年秋季开学前的爱心助学行动,我们最近又在筹划一项新的‘义举’。”新联村委会副主任庄凤贝口中所说的“义举”,其实正是通过积极联系引入企业赞助,加大对村中孤寡老人的救助力度。

  庄凤贝也是儒庄村人,他已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族中只要有贫困子弟考取大学,都会得到乡邻的集资帮助,现在庄凤贝正与族人一起奔走,希望将扶贫济困、睦邻团结的传统继续发扬。

  据《庄氏族谱》记载,儒庄村庄姓都为唐代宰相韦执谊的同乡加亲戚庄敬平的后人,庄敬平在韦执谊落难被贬之时随着他迁来海南。也许正是迁琼始祖庄敬平的义举,让儒庄村庄姓后人多有好义善举,并被后人辑录在家谱之中,流传至今,蔚然成风。

  “每次翻看先祖的事迹都会有所感动。”庄才宏介绍,家谱记载,明代儒庄村先民庄镇南勤劳致富后,在庄稼歉收的灾荒之年,及时对乡民施以援手,用自家钱粮替乡邻缴纳了粮税,赢得了“好义名流”的美誉。

  

  完备的家谱往往会将家风以家规家训的形式明确纪录下来。儒庄村不远处,便是唐代宰相韦执谊后人所在的雅咏村。《韦氏族谱》收录了韦执谊编撰的三十三条家规,既包括“命名避讳”“立田祭拜”等带有时代特征的言行要求,更多地是“恤寡怜孤”“扶危御悔”“交友宜慎”“睦族”等今天看来仍不失教导意义的家训。

  无论是以家训明确下来的荣誉,还是对德行高尚者有几笔盖棺论定似的描述,如“好义名流”“勤俭持家”,都是写在纸上的一条精神脉络,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河中,逝者如斯,不变的是家谱中先人的遗训和风骨,经年累月也便成了家风。

  修续族谱 追溯始祖

  “当时我们去了泉州、福州、厦门等地,寻访当地可能与我们海南姜氏有关的宗族亲氏。”澄迈老城镇国社村的退休教师姜维民回忆,2009年他们修编《海南姜氏族谱》之时,最艰难的工作就是寻找岛外的血脉联系。

  海南岛孤悬海外,远离中原,历代移居海南的各个家族祖先都非常珍视自己与大陆的血脉联系。今天在海南每个村中,几乎是一姓家族必有一个本族的宗祠,与此同理,海南人也格外注意保存、修续家族的谱系。

  海南大学邓玲博士的研究表明,由于自身的地域特征,海南的汉族家谱都非常重视迁琼始祖的追溯,对于迁琼始祖的记载,在谱序、行略等栏目中通常比较详尽。

  “闲观族谱,扼腕悟叹。缅我远祖,周章公出自周仲雍,封承太伯,创起渤海……予居琼而寐言,独歌羹墙,宛如昨日。但瞩目而了心口,不如附谱以示来者。”这段话出自于《立籍谱序》。目前海南可考最早的家谱修编是在公元806年,这篇《立籍谱序》正是当时主持修编的吴秀贤所著。

  吴秀贤的这篇谱序表达了其迁琼之后对故地与先祖的思念,也嘱喻后人不要隔断了与福建先祖的血脉联系,这也代表了历代海南人对大陆祖先渊源的执着之情和强烈依恋。

  据研究,在海南的少数民族中,黎族、苗族等民族将家族史口口相传,而回族则同样以纸质家谱记录与岛外的历史渊源。

  旧谱新修 男女平等

  走进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室,进门第一排,便是满满一架子的海南各氏家谱。仔细翻阅、对比这里的新旧家谱,不难看出当代新修家谱与民国之前的家谱有明显区别。

  完备的传统家谱大概包括了谱序、凡例、谱论、题辞、先世考、荣恩录、家规家训、世系、传记、族产及字辈谱等内容。当代新修家谱在继承前谱的同时也有所损益,体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如印刷包装、编写格式、家规家训、收录内容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包装上,新修家谱的装帧形式更为多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编的较小家族的家谱还见有线装,而到了最近几年,新修家谱几乎都为精装。除了函套外,还出现了木箱、皮箱等华丽包装。

  “与古代的家谱相比,当代家谱一个很大的改进就是将女孩收录进去,彰显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负责家谱收集管理工作的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傅白云介绍,近几年来该馆收藏的许多新谱都将女孩收录进了家谱。

  《海南吕氏宗谱》为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最新收藏的一套家谱,其名誉主编为祖籍海南的泰籍华人企业家吕先芙。宗谱记载,此次《海南吕氏宗谱》的修编是吕先芙提出,并由他出资1万元人民币修编宗谱。

  旧时之家谱家规多以和睦族党、友善乡邻、勤于耕读、夫妻和睦等为内容,如今也根据时代变化增加了新内容。如《海南吕氏家谱》中作有《吕氏新谱训》,其中写到“拒黄拒赌拒黑道,十赌九输败家子。吸烟花钱伤害肺,百症根源祸非轻。沉迷上网荒学业,贪行贪玩伤精神。”

  按期修续 激励后人

  “中国有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的传统,一个家族,也只有兴旺起来才有修续家谱的基础和条件。”刚刚负责修完万宁《符氏家谱》的省作家协会会员符忠良介绍。

  家谱有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传统。清代海南张岳崧在作《张氏族谱》时也提出:“续纂宜定。三十年为世,其间子姓既增,即当及时补续,嗣后每届三十年,族中公议老成通达者,按期续修。”希望后代每三十年能及时修续一次族谱。

  参与最近一次修续族谱的张岳崧后人张泰仲介绍:“张岳崧主持了1813年和1841年的两次修续,而后的几次分别在1877年、1936年、1980年,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可以看出,前两次和最后一次修续基本能恪守三十年一修的传统,但在本应修谱的清末民初和文革时期却未能按期做到。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王芹老师等人曾做过一次调研,在调研的海南73个姓氏228种家谱中,纂修于清代的家谱12种;民国年间的家谱共有23种;上世纪50年代1种,60年代1种,70年代9 种,80年代52种,90年代后的家谱有130种。

  

  海南大学邓玲博士研究发现,在宋元之时,海南的修谱行为只是少数家族的行为,到了明清则兴盛普及。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为兴修家谱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与环境保障;海南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为兴修家谱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今天国家强盛、人民越来越富裕,但修续家谱仍然不应该搞宗族房头,村落、家族间更不应相互攀比,也不应盲目大整修加重族人的经济负担。”张泰仲认为,修续族谱更重要的是纪录家族渊源,发扬先人遗风激励后人。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