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名流(126)
光辉的人生
不朽的业绩
——记中国“摄影之父”吴印咸先贤
“摄影艺术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纪录,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最忠实的形象见证”。——吴印咸
吴印咸先贤,原名:吴荫诚,1900年9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的一个贫寒家庭;1994年9月7日以94岁高龄在北京与世长辞。
1919年,吴先贤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和摄影教育。
1922年毕业后回到家乡沭阳县立中学担任美术教师,并开始业余摄影。
他用8万张相片记录了中国革命历程,给人生动的展现了那段饱经沧桑的革命历史,是极具文献意义的作品。让我们沿着时光印记,探寻他一生的不朽业绩。
1930年,吴先贤与同学合资开设红灯照相馆。
1934年他拍摄的《田螺》,获得:摄影沙龙荣誉奖。
1924年其父吴铁秋先贤书写的一副幽默春联贴在大门上:距泰伯公百世,由宣义门再迁。
1937年,上海“沦陷”后,他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国共产党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并成立:延安电影团。
1943年吴先贤组织同行,拍摄了反映中国延安革命生活的摄影作品。
1945年,在延安举办:第一期摄影培训班。
与此同时,为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等中央领导人 拍摄过多幅照片,记录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革命的峥嵘岁月、军事才能、政治领导智慧和对外交往的贡献。这些作品不仅是对领导人形象的记录,更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1949年建国后,他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1955年,参与筹建中国第一所电影高等教育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并担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1963年任: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总摄影师。
1970年担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副校长,主持电影系教学工作。
1945年10月11日,毛主席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结束后,在九龙坡机场登机返回延安时,由吴印咸先贤摄。
1982年吴院长担任:剧情电影《骆驼祥子》的摄影指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吴校长还当选为:中国摄影学会(后改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以及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理事长及名誉主席。
他是中国著名的摄影家和电影人,被誉为“中国摄影之父”。
他的早期作品,透露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创作方式, 具有艺术家的风范 ;后期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把镜头对准社会劳苦大众;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摄影大师,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艺术家,他的创作始终坚持“光影跟着时代走,万变不离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许多摄影作品成了中国革命和共和国历史上的永恒记录。
吴印咸主席的一生致力于摄影和电影艺术,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现代电影艺术的重要篇章。他的教育和创作活动对中国摄影和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吴厂长有着:光辉的人生,不朽的业绩!
他在这一领域对我国的重要历史贡献与日同光!
吴忠祥搜集整理于云南昆明
2025年4月22日
作者简介:
吴忠祥, 名祯祥、字铭,1952年4月生,湖北通城县大坪乡易畈村人,大专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村当“乡村医生”,后在咸就读,毕业后在咸宁地区(市)卫生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至退休。因勤于笔耕爱好写作,而被巜中国中医药报》聘为:驻地记者,国家《健康报》、《湖北日报》、《咸宁日报》等多家媒体聘为:通讯员。其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鼓与呼”。工作三十年间,在上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有多篇作品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或专题(专栏)征文(参赛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和优秀、鼓励等奖项。退休后,咸宁市卫生局鼓励并支持其编辑出版《卫生情结》吴忠祥作品集一书。近两年,又在《湖北吴氏网》发表“当代吴氏名流”、“与吴氏有关的成语典故”系列及游记、政论文、对联等作品160余篇。
图文:吴忠祥
编发:黎 曙
审稿:吴小艾
审核:吴合林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宗亲:吴氏才华辈出,好文章才华横溢!
宗亲:寻根 辈分是(德金华立),有同支系的联系
宗亲:吴家《建》字辈来过,
宗亲:联系方式:吴敏 13476131500
宗亲:让我们吴氏革命先烈为人类解放事业的奋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