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宥公,即承顺公,又字开拔,别字仁郎,是纶公之次子,闽粤之始祖。公生于五代世纪后梁均王龙德二年壬午(922年),宋进士,敕赠文林郎,官吏部,世居江西南丰嘉禾驿梓口李宁庄,宋宁宗天圣五年(1027年)八月初二日,火焚居窒,乃移居祝家山析山塘金斗窠将军出洞形居之。配邹氏、彭氏,彭婆墓仍葬于汀州宁化石壁下,公与邹婆合葬汀州龙岩石牌前笔架山下虎形,生四子:坎一、坤二、震三、巽四。
2世坎一公,字祥液,宥长子,行五,配谢氏,裔传福建漳州龙岩石牌前等处。
2世坤二公(本房祖) ,字祥兴,宥次子,行六,宋敕赠文林郎、钦擢御史、奉正大夫,随父由宁化迁龙岩。公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戍岁(1082年)正月二十一日,生于将军出洞形,迁永定,卒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岁(1163年),享年82岁,葬大埔湖寮五虎山下,午山子向。妣彭氏八娘,随幼子吉甫任广东惠州博罗县正堂,卒于博罗县,榇归闽,经永定溪南古镇至锦村王姓窑巷,忽然风雨大作,翌引不行避雨于坟下顾家,雨止,而棺所隆然土堆若枕,遂葬之,号曰铺毡玉枕形,巽山。生三子:泰甫、兴甫、吉甫。
2世震三公,字祥霆,宥三子,行七,由福建宁化石壁乡迁居上杭胜运里、上寨头、官庄坪立籍,传程乡松口、墩下等处。裔孙吴拟,由甲第,官至按察御史。
2世巽四公,字祥飘,宥四子,行八,生子三:长镇、次遂、三锡,居江西,传汀州宁化招得里一脉。
3世泰甫公,又名远略,坤二公长子,官拜执事郎中,钦赐进士,任山东济宁府知府,殁永定县,葬永定汤湖永地坑。旧谱记:公失其墓矣,又记,地葬永定汤湖,妣马氏葬处未详云,兴宁谱载,公葬兴宁县北厢张陂沥土名横岗上向,望江狮形,己山亥向,生子二:长四五郎,次四六郎;
3世兴甫公,又名远谋,坤二公次子,敕授文林郎。配陈氏,生子鸿飞。娶庞氏生子九郎,兴甫早故,庞氏携子九郎出嫁胡家,九郎娶刘氏生胡念一郎、胡念二郎、胡念三郎、胡念四郎,胡念一郎生胡祥安,胡祥安娶陈氏二娘,三代胡姓,长成,始追先日源流,始知脉络根由,转姓归宗易名吴法永,承顶吴家香姻,生志刚、志章、志鸾。志刚、志章枝裔尚在福建汀州府,志鸾枝裔移居廉州府合浦县。
3世吉甫公(本房祖),又名远谟,坤二公三子,世居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群萃州,南宋乾道年间,公登壬戍(1165)科进士,任广东博罗县知县,忠信廉明,邑人戴德,名载邑志。公生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七月十五日,卒于宋理宗绍定四年己丑(1231)六月十一日,敕授文林郎,寿享88岁。葬福建永定县扶来圩丰田里湖雷乡莲塘岗锈针落槽形庚山甲向,妣林氏福娘,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辛卯,葬大埔县与永定县相连地界断缺背,又曰沟沙坪村中逆水吸水龟形,戌山辰向。乾隆25年(1760年)润五月初四日午时,重修分金,九大房永远昌盛,惟坟左地坪被邹姓建筑围墙,有碍观瞻,次年邀请各户题银,向邹姓买拆围墙地基数丈,即立界无异,裔孙见龙买墓前围地数丈。生子二:长五四郎,次五五郎。
4世五四郎(本房祖),五四郎,吉甫之长子,名文偕字友模,为宋进士,居福建永定群萃州,嘉定年间(1208-1224)汀州寇作乱,公因避乱,后徙广东大埔峦州长治新村锡坪。公生于南宋孝宗淳熙末年(1189)壬戌7月15日,卒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享寿75岁。葬于大埔新村断缺背锡坪湖屋后,虎形,壬山丙向。妣张氏,卒葬断缺背黄龙现爪形,癸山丁向。明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十月初十日寅时,千七千八两房及近地嗣孙集议更葬,金骸十有一二。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十月二十日动工,二十八日竖碑,子山午向兼壬丙分金,此系千七千八公房与永定南门房作主,妣张氏六娘葬新村大岌上桅杆树下猫儿洗面形又号黄龙献爪癸山丁向,碑镌千七千八公名字。永定思贤村朴园公云:前因修张婆太,千八公裔将千八公罐附葬千七公葬,不愿亦将千七公罐附葬,后掘得张婆金埕于坟底,此碑独镌千七千八之由来,永定南门煌甲公,登明崇祯癸卯科进士,竖桅于此,以示荣耀。五四郎妣张氏六娘生九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
5世千一郎,五四公之长子,妣张氏,裔传旱禾田、背丰坑头,有移太平里之石门隔、高坡、平寨析下湖、雷石坑、长浩社,有移海丰等处。
5世千二郎,五四郎之次子,妣赖氏,传永定太平里高坡塘下开基、洪山塘、金丰月流双贯石垄头粘坑、小新。千二郎生子君冕,七世启潜,八世自美。
5世千三郎(本房祖),五四郎之三子。千三郎夫妇晚年随三子廷华共住,三子廷华公尊立父亲千三郎为白渡一世祖,千三郎寿享期颐99寿,妣陈氏十娘,公妣合葬梅县白渡潘洞口蕉岗背燕子伏梁形,公名换作千十三郎,妣谥勖益。千三郎公配陈氏生七子:三泰、三十一郎、廷华、四十一郎、四十二郎、三十八郎、三十九郎。三子廷华迁梅县白渡,其他六子仍在新村条鱼赤竹寨。
5世千四郎,五四郎之四子,配何氏,传永定、条鱼赤竹寨,上杭县胜运里之大坝户、又丰田里,江西石城。
5世千五郎,五四郎之五子,妣李氏,传上杭县胜运里元水槽径洪山塘。
5世千六郎,五四郎之六子,配赖氏、江氏,裔传永定金丰之奥杳下洋即太平寨、漳州云霄市。万历元年,云霄吴显、吴彩父子登进士,官为侍郎,至太平寨时该处同宗欢送流源一派匾额。乾隆三十二年,进士孙吴深任永定城守,随升守备。
5世千六郎,系入闽宁化始祖吴宥第五世孙。其后裔于明、清、民国期间,先后迁入云霄、南靖定居。
5世千七郎,五四郎之七子,配江氏生益辅,配张氏、杨氏传念九郎、万九郎;传九四郎、九五郎。九五郎传大念一郎,千七郎葬新村庵子背与五四郎妣张氏共坟。公生七子:长曰六三郎、次曰志广郎、三曰念七郎、四曰念九郎、五曰德华郎、六曰明显郎、七曰万九郎。江氏生子益辅公,其时世乱纷纷,移居大埔三河坝旧寨浒梓村,裔传新村断缺背岩在畲、金丰、思贤、海丰、百径、陆丰、胡芦畲、龙川、潮州、广西腾县、苍梧、古隆村。至八世吴纲太念一郎公,妣陈氏、钟氏,即思贤开基。
5世千八郎,五四郎之八子,妣李氏。裔传新村上缺背、河源丰田、程乡、及杨门岭下、柿子坪、永定金丰、太平寨。
5世千九郎,五四郎之九子,名逊,字恭,妣廖氏。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甲申岁,公婆合葬上坑扎滩。公居福建汀州永定南门里、晒龙坑、分留、畲滩、箭滩、樟树潭、青龙寨。千九郎名逊,生二子:长六四,名发,字若华,六四公妣黄氏生二子、陈氏生五子:念一字德玉、念二字德荣、念三字德道、念四字德通、念五字德元、念六字德金、念七字德庆。千九郎次子六五郎。六四公最后迁于祖妣,合葬锦丰镇彭婆太坟侧。
6世廷华公(本房祖) 千三郎之三子,妣曾氏。为避兵燹迁来广东程乡县白渡堡象湖坪定居,与刘苔石邻居。子九: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
八百郎号廷华,谥守庸,寿91,公冢原坟在茅田大塘侧凹下坪,后查无获,合并于妣坟妣曾氏四娘谥德助享91寿象炉坪飞娥投水形,坐南向北丁山癸向兼未分金。
据旧谱记载:明季天荒,修整千三、廷华、念四、福兴此四代,因路远不能协工,失祭,乾隆十六年辛未经呈控州宪公断,复:复祭。八百郎廷华公修坟未协工失祭裔孙在族谱上把廷华公记为六四公,千三郎记为千九郎。
民国卅年十月,嵩山乡长吴振春、西洋吴访儒、皇坪乡吴辉云曾倡修。
千三郎之第三子廷华,在宋末年间,因避兵燹,由大埔迁来程乡县白渡堡象湖坪,披荆斩棘,与刘苔石邻居,吴象形右边,后来千三郎夫妇随子廷华共住,千三郎仍有六子分居新村条鱼赤竹寨。廷华公尊立父亲千三郎为白渡始祖,查二世祖廷华公谥守庸守者守住也,庸者功劳也是开基的功劳又要守住。为使后人知道白渡象湖坪实为廷华公所开基,所以千三郎换作千十三郎,这千三郎其间加补十字横笔的行位隐示不说几世的意思,直笔谈的行位,不记其生平谥的意思,这是千三郎换作千十三郎的所以然焉。
7世念一公,讳宾玉字庆瑾名如珍。其子十一郎携父骸骨由迁居梅县嵩山堡石岗坪。
7世念二公,字庆琮,名如珪。
7世念三公,字庆璋,名如璧,次子辉来携父骸骨迁居梅县珠玉坑,念三之何氏偕子三郎媳钟氏由永定徙镇平。
7世念四公,号祖阴,字庆珲,名如瑚。随父廷华公由大埔新村迁来梅县白渡象湖坪定居,。公生于至元二十九年壬辰(1292),卒于大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岁(1385),享年94岁,葬于嘉应州白渡前潘洞口网人形亥山。
7世念五公,字庆珩,名如玉,原散落江西会昌,再由江西会昌来平远。
7世念六公,字庆琼,名如玖,梅县大沙立业。
7世念七公,字庆瑛,名如珀,与长子奕兴居镇平县大地村,次子奕峰居梅县白宫。
7世念八公,字庆瑞,名如珮,生四子源净、先二、先三、先四,先迁平远义化都小柘村,再移居龙川增城。
7世念九公,字庆琪,名如瑜,配钟氏生子添顺、添逊,移居高峰桥、苦竹头,兴宁、饶平县蔗林、铜架、销城。
考证:
一、2018年与翁源三九郎谱对接,1世至6世先祖名完全一致,说明迁徙时的族谱上先祖名讳的记载无误,结合多谱记载,迁徙时间应为元至元三年(1337年),因巫志昌作乱,廷华公携父、子、孙迁居梅县,散居梅县及周边,三九郎携子、孙迁居翁源。
二、因谱载五四郎生子千一至千九,而千三郎换作”千十三郎”,加上千三郎、廷华公墓,裔孙因路远而失祭,念一至念九又全部由永定、大埔迁出(未经过白渡象湖),白渡谱又没有载明是四代同迁(使后人误以为九子是廷华公迁白渡后所生),蕉岭高思又有千九-六四-念二-源广-孟伯支,永定又没有千三郎支,念一至念九裔孙修谱,大多数都是由念公开始记起,至1735年建嘉应州吴氏总祠,因种种原因,纷纷与永定孟伯谱对接,不与白渡谱对接,而把千三郎记为千九郎,廷华公记为六四公。
三、千三郎、廷华公墓是由嵩山念一支、象湖念四支所立,就其后裔也大多数都是把千三郎记为千九郎,廷华公记为六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