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支系分布 > 荆门地区 ◇湖北吴氏网

钟祥石牌吴氏

钟祥石牌吴氏

吴忠强(荣祥)  整理

石牌古镇,位居钟祥四镇之首,坐落于奔腾南下的汉水之滨、绿野如涛的江汉平原中部。它历史沿革久远,有史书记载的历史已逾 2000 多年。

东汉以前,先民在此建筑了汉代土城“兰水城”(位于石牌镇西,遗址尚存),使其成为当时重镇。三国时,此地名为荆城,是军事重地,蜀汉将领关羽常屯兵于此。隋时改立昭丘县,大业初(公元 605 年)又改为荆台县。唐宋时名为荆台镇,明嘉靖十年(1531 年)正式改为石牌。因其滨临汉江,水路交通发达,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成为盛极一时的商贸集镇,经历了“因城邑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发展过程,素有“小汉口”之称。

石牌吴氏源于左台吴氏金竺派,金竺派始祖吴琇(一作透)是唐左台御史吴少微的十世孙。琇公生有依迁、依详、依拱、依舒、依牵五子,依牵之子子明迁至商山,成为商山吴氏一世祖。子明的 13 世孙森公在明初迁至江西南昌,森公的 8 世孙吴富龙(一作农),于清初经商时从江西南昌迁居石牌并落籍。

吴富农五传至吴晟。吴晟(1725 - 1792),字西平,号朴村,自幼喜爱读书,后弃儒从商。他在江汉间往来经营数十年,以当铺、酒厂和染坊为业,家境逐渐殷实。吴晟兄弟四人,共育有十子,家族人丁兴旺,成为当时石牌最大的家族。

富裕起来的吴氏家族,在吴晟的带领下,斥巨资修建了吴氏祠堂和私家园林“诒园”。

吴晟乐善好施,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及五十一年(1786 年)两次饥荒时,他积极号召众人赈灾,并且带头捐资,连续数月提供食物,救活无数百姓,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盛德吴公”。此外,吴晟还资助了多名贫困学子参加科举考试。

1792 年,在吴氏祠堂和诒园完工后不久,吴晟与世长辞。当地学者阎刚为其撰写墓志铭,详细记述了吴晟的生平事迹,该文被收录在乾隆六十年版本的《钟祥县志》中。近年出土的吴晟墓志铭碑显示,铭文由时任江南主考官兼浙江提督学政的钟祥人李潢所写,相较于阎文,李潢的铭文内容更为详尽。

吴晟的玄孙吴镇善,同样秉承了家族乐善好施的品行。吴镇善起初以走街串巷的货郎为生,一次偶然机会,他遇到遭打劫后逃难到石牌的四川商人陈天宝,便毫不犹豫地接济陈天宝,还拿出全部积蓄资助其返家。次年,陈天宝满载一船物资前来酬谢吴镇善,吴镇善以此为资本,开设了“吴德成”杂货铺,生意兴隆,不久便富甲一方。即便发达之后,吴镇善依然坚持行善。每到年终岁末,遇到贫苦人家难以度过年关时,他都会偷偷把钱塞到人家门缝里。他的这一义举默默坚持多年,直至离世。在石牌老街,熟悉吴家的人都知晓,吴氏一门行善行义,声誉极佳。


根据清光绪十年(1884年)《荆台吴氏支谱》,石牌吴氏传承世系为(100世后为字派)

【1】太伯、仲雍→【21】夫差→【31】芮→【61】少微→【71】琇→【72】依牵→【 73】子明(迁商山)→【74】待→【75】垓→【76】仁达→【77】珣→【78】师政→【79】俊→【80】舜选→【81】儆→【82】载→【83】 铉→【84】资深→【 85】枳→【86】忠、(迁江西南昌)→……【92】继实→【93】志德、尚德、明德 →【94】富龙(迁湖北钟祥石牌)→【95】正巳→【96】承烈→【97】宗镐→【98】、景、炅、昆→【99】邦彦、之苪、邦萱、邦宪、邦㑺、邦蕙、邦哲、邦勋、之兰、之芸→【100】作源、作濂、作洵、作溥、作济、作滨、作淮→【101】必捷、必祥…→【102】善…→【103】述…→【104】克…→【105】思…→【106】光…→【107】大…→【108】贤…→【109】肇…→【110】家…→【111】徽…→【112】文…→【113】为…→【114】国…→【115】宝……

吴氏建筑介绍:

吴氏宗祠位于鑫鹏机械公司(曲轴厂)前,整体为二进二天井格局。大门方正,两旁分别种植着一棵金桂和一棵银桂树。正殿同样四正,楹门刻有“登本堂、忠者结义”字样,两边则是“肃静”“回避”。殿内供奉着世祖铜像及吴氏家族牌位。正殿设有多间回廊房,东边用作仓库,西边是花园。祠堂外围建有围墙,在大门西北侧修建了七间围房,供守堂人食宿。门前有一个面积约 4000 平方米的大堰,祠堂整体占地面积达 14000 平方米。在当时,上至河口,下至汉口,吴氏宗祠堪称汉江流域最大的祠堂,是石牌古镇的一大景观。然而,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祠堂遭日军飞机炸毁。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日本侵略军为修建炮楼,用汽车将正殿 4 根直径 60 厘米的竖柱和屋架拉倒拆毁。

诒园地处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上正街。整体建筑呈四进院落形式,坐东朝西,采用前店后房式布局,这是石牌传统民居的典型样式。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前厅为店铺,后面是以天井为核心的合院空间,作为生活起居场所。修建之时,诒园为八进六厅六个天井,前 3 大间为铺面(现已损毁)。前厅与后院之间有一道围墙相隔,中间设有门,往后依次是厅、天井、正房、天井、后厅、厢房及围墙花园等,还另外开辟了花园、晒场、马屋、猪圈、杂屋等区域。该建筑为硬山顶,砖木梁架结构,两侧有较高的封火墙,用于分隔两侧居民。正房面阔三间,宽 6.8 米,进深三间,长 7 米,从前至后总长 90 多米,宽 10 至 12 米,总占地面积 1800 平方米。穿过天井进入大厅,一楼不见砖墙,由木鼓皮装饰,只有楼上才能看到砖墙壁。厅内有四根直径为 30 厘米的通端云松,竖立在石墩上,支撑着厅楼屋架。前三层厅为两层木楼,室内用木质隔扇门相隔,一层设有阁楼,采用木质密肋楼板,并配有木质雕花栏杆,可环顾天井及正堂。正堂两侧设有东西厢房,厢房前有廊与正房前厅相连,中间是方形抹角天井,配备地幔、下水设施和石台阶。解放初期,数十间平房分给了十余农户居住,六十年代修建大修三厂时,前二层厅和后院均被拆毁占用,如今仅存三厅二天井。后来虽归还吴氏,但现存的前两层被罗姓买下后改建,三、四、五层基本保持完整,而最后三层则被供销社酒厂拆毁 。


钟祥石牌吴氏

阁楼、天井


钟祥石牌吴氏

青瓦飞檐、木楼窗花及院内青石板


钟祥石牌吴氏

现存吴德成界碑 


石牌吴氏中,位于东街吴德成是重要一支,还有上正街吴当铺一房,西街来凤关内''吴巷子''这一房也人丁兴旺。

因经商和战乱,石牌吴氏外迁较多,遍及各地,只可惜,自光绪十年至今一百多年,石牌吴氏无人续谱,而石牌的吴氏祠堂的毁坏,让众多吴氏后人找不到根,现在石牌吴氏所剩不多,年长的克字辈,只剩下两三人了,光字辈的人,也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大字辈以后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人,很少能够说清世系传承关系。希望石牌吴氏后人有识之士,出来牵头,重续族谱,重修祠堂,号召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抢救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重光石牌吴氏。

                                                       本文部分素材取自石牌论坛,向作者石牌小宋、伶俜等表示感谢!

文章发表以来,得到伶俜女士多次指正文中错漏,再次深表感谢!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3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游客

    东街吴家大院,仅仅只是吴家的一个住宅。请看我的《 古籍里的石牌之二十三----清代刘士璋与石牌吴氏家族 》。

    2025-02-14 08:19:17 回复

    验证码
  • 游客

    诒园在上正街,不在东街,东街吴家大院仅仅是吴德成老宅。

    2025-02-14 07:42:23 回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随机推荐

最新留言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