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 的搜索结果,共51条

六修《楚北吴氏宗谱》
六修《楚北吴氏宗谱》

族谱创修于明万历辛亥(1611)年,光绪元年乙亥(1875)二修,三修于民国八年(1919)、民国三十七年(1948)四修,五修于1990年,此套在五修的基础上第六次续修,内容基本一致,增加了部分世系及记事至2011年。并按《中华吴氏大统宗谱》世系卷,将珊玉、仲玉二公支系的上源世系接入到左台少微系。

五修《楚北吴氏宗谱》
五修《楚北吴氏宗谱》

湖北始祖:吴克达.生四子:吴瑰玉(未详);吴琼玉(未详);吴珊玉;吴仲玉。汉川一世祖:吴珊玉(老大房);吴仲玉,原名长松(老二房),元末红巾军乱,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辗转迁至湖北汉川县泥湖埠,开垦楚屯落籍。老大房下五子:吴允义(长房);吴允仁(二房);吴允礼(三房);吴允智(四房);吴允信(五房)。

民国四修《楚北吴氏宗谱》
民国四修《楚北吴氏宗谱》

湖北始祖:吴克达.生四子:吴瑰玉(未详);吴琼玉(未详);吴珊玉;吴仲玉。汉川启祖:吴珊玉(老大房); 吴仲玉,原名长松(老二房),元末红巾军乱,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辗转迁至湖北汉川县泥湖埠,开垦楚屯落籍。老大房下五子:吴允义(长房);吴允仁(二房);吴允礼(三房);吴允智(四房);吴允信(五房)。老二房下一子:吴允忠,子孙由泥湖埠转迁应城县丁家嘴等地。

鄂州葛店四修《吴氏族谱》
鄂州葛店四修《吴氏族谱

吴普义明际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九都十三村普支堂白马岭迁居武昌府武昌县神山乡葛仙镇(今鄂州葛店)。普义生子钟,钟生三子:文金、文觉、文献,后分为三房。另有吴天爵世居南昌府南昌县,明成化初莅任武昌府武昌县白浒司巡检,因与吴普义同族,以笃亲之义,逐落籍于神山乡葛仙镇,普义、天爵均为一世祖,天爵后裔为第四房。

民国湖北通山七修《吴氏宗谱》
民国湖北通山七修《吴氏宗谱》

始祖61世良材(字廷用,號萬春,洞天主人),唐昭宗時官永興縣令(古興國州,今湖北陽新縣興國鎮),74世安定公遷歸化裡果石(今阳港镇),81世仁九,字纯一,宋元之际由歸化裡果石迁居通山三里茅洲堡牛头湾,为通羊一世祖。

来凤(吴家庄)吴氏支谱
来凤(吴家庄)吴氏支谱

一世祖吴正帑清康熙间由贵州铜仁蟠龙坳(一说遵义烧坝岩)迁来凤东门外万家塘,不久携子回贵州老籍,孙子通远(3世)留居来凤。通远生二子:光荣、光业,光荣生昌姬、昌贤、昌麟、昌学,后裔分四房,子孙繁衍,将万家塘改为吴家庄。至民国十九年修谱止,已传至十三代。

来凤县吴氏统谱
来凤县吴氏统谱

此谱为来凤县各支吴氏合修统谱,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以及清代“改土归流”起,移民、逃难及经商等原因,各支吴氏自湘、黔、川等地,至民国三百年间,在不同时期,迁入来凤县,各宗支繁衍至今最少的五代,最多的达十六代。后裔子孙人丁兴旺,成为来凤大姓之一。

鄂豫边区吴氏荣三支系十修《吴氏宗谱》
鄂豫边区吴氏荣三支系十修《吴氏宗谱》

本谱为大悟县四姑镇吴荣三后裔各分支共六房合修宗谱。 吴荣三系吴万七之孙,三世祖吴荣三支系后裔主要集居于大悟县四姑镇,其各分支分别居住新县、黄陂、红安、信阳、罗山、光山等县(市)。

延陵堂吴氏宗譜(沔阳政公系)
延陵堂吴氏宗譜(沔阳政公系)

高祖吴全(又名资洤),为吴少微24世,明洪武年间,调迁沔州府任职,落籍沔阳,吴全的孙子吴政,居沔阳城正街文明坊,生二子吴璿、吴璘,吴璿明天顺壬午解元,除河南彰德府同知,生钺、锐、镜、钵四子,后裔为璿公四房;次子吴璘,在沔城西北西范里獐湖垸(今仙桃市剅河镇吴场村)授田千余亩,璘生钰、镛、锦、钟四子,后裔为璘公四房。到第五世,政公玄孙达38人。后裔人丁兴旺,发展成以吴政为始祖的沔阳吴氏。

咸宁双溪《吴氏宗譜》
咸宁双溪《吴氏宗譜》

本谱为咸宁双溪吴龙、吴浩及其分支共十二庄门合修宗谱。吴龙支系、吴浩支系均出自湖南平江始祖吴璋之后,吴龙支始祖吴龙为璋公十二世,宋靖康之乱,由江右南昌府南昌县朱氏巷瓦子地迁武昌近龙潭(原属鄂城,解放后划归咸宁双溪桥),开基立业,迄今八百余载,子孙分十门份,立十三庄。吴浩支始祖德进公为璋公十二世彪公之后,元末避红巾军乱,由江右洪都迁咸淦双溪桥,发展至今六百余年,分五门,立两庄。

iv>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