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家训条规 ◇湖北吴氏网

泾县茂林吴氏分支——肥东县吴家骥世系考

    一.千年古镇茂林

  茂林位于泾县西南,属千年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 “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镇”之说。境内轩园府第大多是在乾隆、嘉庆时所建,旧传中的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三十二轩、七十二园和一百零八座大夫第显示了茂林建筑数量和种类之多。

  花砖,是茂林建筑上的一大特色,黑白两色过渡自然,有中国画的山水韵味,因其纹理各异曾被巧妙地排列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脸谱。著名作家吴组缃就以家乡的花砖来谈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说写小说塑人物就要象墙上的人物脸谱一样有个性、不能千人一面,象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茂林菜属徽菜系列,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当地的婚嫁、寿诞、添丁等喜庆宴请菜肴中,多上十二道菜,俗称“十二碗”,其中的烧膀、粉渣肉、糊粉又称 “三绝”。菜品半荤半素、料汤均衡。办席必请乐队,有迎宾曲、 敬酒曲、送客曲,锣鼓喧天,管弦齐奏。

  茂林又有独特风味的地方美食,有万年楼的发糕,三元楼的水晶糕,杨柳春的九角糕,粉料匀细,松软可口。茂林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4年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皖南,在太平县谭家桥遭遇国民党部队,红七军团长寻淮洲负伤至茂林牺牲;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在经过茂林时被国民党部队围困,激战七天七夜,九千余人的队伍只有一千多人突围,史称“皖南事变。”

  二.泾县茂林吴氏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文,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茂林吴氏创造了穿靴戴帽、簪缨继世的家族传奇。

  吴氏是太伯、仲雍之后,黄帝轩辕氏后人。泾县茂林始祖吴文举于北宋初年迁居宛陵。其子吴希贤在南唐衢州教授任上辞官,后从宣城迁至其下辖的泾县茂林东庄。吴希贤次子吴安国于北宋熙宁年间娶河西的宋氏女为妻,于是从东庄迁宋家坦与宋氏“联居”,这即是吴氏正式定居茂林的开始。随后茂林吴氏分枝散叶,人口繁庶,科举兴盛。

  茂林吴氏一直以科第进仕扬名于乡邦。据清吴氏谱记载,吴氏共有进士19人,举人119人,岁贡生难以计数,有“泾川邹鲁”之誉,“泾之多才萃于吴氏一门为不可及。”清吏部尚书吴芳培称“吾宗之隽才迭出,喋躞词场,彬彬乎其未有艾也。”清乾嘉道时期,在宁国府举行的一场童子试中,录取的三十六人吴姓占有十八位。乾隆之后,吴姓有六位钦点翰林,另有“六鳌驾海” “祖孙传芳”的科场佳话,其中清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吴芳培、山东巡抚吴廷斌、近代外交家吴茂荪、经济学家吴半农、国文教授吴则虞、新中国财政部长吴波、卫生勤务学专家吴之理及被称为“茂林三吴”的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画家吴作人等均为个中佼佼者。

  三.茂林吴氏分迁肥东的一支

  根据安徽省图书馆藏万历七年《泾川茂林吴氏谱》、兴一村吴邦凯藏《吴氏家谱》手抄本记载,吴氏远祖世系表依次为:

  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1】泰伯(得姓伯始祖)→【1】仲雍(得姓始祖) →【2】季简 →【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疑吾→ 【9】柯卢→【10】周繇 →【11】屈羽 →【12】夷吾 →【13】禽处→【14】转 →【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吴王)→【19】季札→【20】征生→【21】启番→【22】吴售→【23】弥容→【24】句 →【25】子三→【26】涉(子彰) →【27】彰→【28】穆→【29】平→【30】申→【31】芮(长沙王) →【32】浅 →【33】信→【34】广志→【35】千秋→【36】长陵→【37】全→【38】隆→【39】复兴→【40】汉→【41】成 →【42】盱→【43】胜→【44】珪→【45】文质→【46】应之→【47】康年→【48】嗣英→【49】正己→【50】定→【51】之则→【52】延→ 【53】猛→【54】安诚→【55】筠→【56】钦→【57】授→【58】文慰 →【59】良→【60】义方→【61】少微→【62】巩→【63】泉→【64】瑶→【65】叔沅→【66】瑗→【67】谟→【68】亨之→【69】衡→【70】光裕→【71】百亿→【72】逢源→【73】福→【74】元珎→【75】义德→【76】彬→【77】百九→【78】万一(为茂林一世始祖)→【79】大千一→【80】乾十二→【81】坤一→【82】伯二→【83】千七(吴侃)→【84】恩一→【85】端二→【86】荣四→【87】祥一→【88】儒二→【89】佑二→【90】隆源→【91】利→(利公祠堂)【92】祖二→【93】兴一讳俊,迁合肥东乡青阳山下→【94】治涵→【95】浩化→【96】尊甲→【97】欲起→【98】正坤→【99】仁朝→【100】義護→【101】礼琏→【102】万昌→【103】道肫→【104】明伦→【105】廷瑜→【106】元成→【107】开金→【108】运泰→【109】克信→【110】显芳→【111】家骥→【112】邦国

  从世系表得知,茂林一世祖为万一公,是自得吴姓氏之后的第78世,再历经15世到93世兴一公时,从泾县茂林迁至合肥东乡青阳山下,再历经18世至第111世吴家骥,112世至吴邦国。因而肥东吴氏是明初时从茂林迁出,为茂林吴氏分支。

  四.从泾县吴氏到肥东吴氏的重要人物:

  伯始祖讳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此为吴氏得姓之始。

  78世万一公:(953—998),讳文举,百九公子,生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卒宋真咸平元年,四十七岁。十岁能文,少年登科,初任江陵尉(今湖北省辖),升任郧阳县令,再升循州(今广东惠阳地)司马。宋太祖赵匡胤派曹彬、潘美率兵伐南唐时,曹彬遣使赴郡县招降,有人议以城献,文举晓以大义,遂杀劝降使者,固守城池。宋军攻城三月,城终失守,文举被俘。宋将见其忠,欲给官,文举不受。家被毁,成为游民,流浪至宛陵(今宣州市),后隐于泾县之奎峰东庄湾(今茂林),为茂林吴氏宗族始迁祖。南宋武宗治平间,学士欧阳修状公节,作《茂林始祖万一公记》。万一公为茂林一世始祖。

  79世吴希贤,行大千一,文举长子。素性笃雅,操行纯洁,居不交利仕,不忘学,宋雍熙三年,九岁辅太学,淳化二年,十四岁试经魁,十五岁廷对赐进士,授衢州教授,咸平元年功赏,二十二岁转文林郎,寻授兵部架阁,会保吉里陷。宁州中原震动,因上谏不纳而辞官,景德元年来茂林奎峰东庄湾(今乔吴),时年二十七岁。

  80世吴安国(1042—1118),希贤次子,由奎峰东庄迁于宋家坦(后改茂林村),俗呼号公,屡荐不仕,乐于与兄弟共守田园。但东庄地狭,见濂溪东岸岳父宋家所住的地方,地域广阔,土地肥沃,于熙宁八年(1075)来宋家坦建“延陵新宅”。这就是吴氏正式定居茂林的开始。

  新坟墩又称白骨墩,在墨庄右前

  91世利生:隆源长子,讳的,字寿一,生元至顺辛未年(1331)娶方氏生子文秀,生子祖二,继娶章氏,生三子礼和、仁和、三和。公妣合葬庄门前周家门前,的公敞厅在尚友堂后门,年久失修,解放初拆毁。

  肥东兴一村吴邦凯藏《吴氏家谱》手抄本

  同治八年《泾县茂林安生公分谱》吴世教手抄本

  93世兴一:文秀子,讳俊,字衍庆,号裕昆。配氏赵,生子治涵,由宛陵城南泾县茂林迁合肥东乡,卜居青阳山南去城六十里。公妣合葬宅东黄栗村,子山午向兼壬丙。此为肥东吴氏之祖。

  94世治涵:兴一子,字翠霭,号望岚。配氏朱生子二化、本。公妣生终失传。

  95世浩化:字变千,号廣育。配氏马,生子甲。公妣生终失传。

  96世尊甲:浩化子,字锡恩,号始达。配氏张,生子二:欲合、欲起。

  97世欲起:尊甲次子,字流远,号静悠。生于嘉靖五年(1526)三月初二日子时,配氏朱,生于嘉靖三年(1524)十月十二日丑时,子正坤,女一归李姓。公终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月十一巳时,妣终于隆庆五年(1571)九月十一日未时,公妣合葬宅东老茔,子山午向煎壬丙。公行不由径,坐必端方,寡言笑,以文字重当世,一时从游之士皆后选焉。

  98世正坤:欲起子,字协柔,号希贞。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八月廿一日午时,配氏钱,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子时,生子仁朝,继娶王氏,生子仁则,殇。女一归丁姓。公性敦厚,好施舍,里党有贫乏者皆仰赖于公,遇公事则捐资以济,尝设席劝勉乡里,故远迩莫不曰公诚善人也。

  99世仁朝:正绅子,邑庠生,字成诗,号倣白。生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五月初一丑时,配氏蒋,生于隆庆元年(1567)六月初八日午时,生子義護,女一归孔姓。公性极敏,髫龄时即善诗文,好接纳,喜饮酒,每饮后必赋诗,故一时号公为诗酒先生。

  100世义护:仁朝子,郡增生,名攀蟾,字弼扶,号逸轩。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九月十八子时,配氏方,与公同年二月十五未时生,生三子礼琏、礼琪、礼瑯。公善贻谋,守先待后,学重儒林。当时荐绅先生无不为之折节,居恒極孤恤寡,尝以敬宗收族为心,此仁孝所由致也而,公之品望益隆矣。

  101世礼琏:义护长子。字德隆,号商贵。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初十子时,配氏胡,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十八日午时,全子万昌,继娶梅氏,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月十三日巳时,生子万全。公性敏捷,喜饮酒赋诗,遇事善排解,修造乐捐助,故一乡皆推戴焉。

  102万昌:礼琏长子,业儒,字智词,号其雅。生于天启元年(1621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时,配氏凌,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十六子时。生二子道肫、道亹,女一归于赵。公素梗介严正,乡里有不平事鸣于公,是非立剖,无不悦服,以去村中男妇见公至皆为趨避,其严毅正直有如此者。

  103世道肫:万昌长子,字信之,号乃孚。生于崇正十六年(1643)八月十八日未时,配盛讳斌兴公女,生于崇正十六年(1643)九月十一日午时,生四子明重、明谢、明媚、明伦。公继先大人志,为里党排解决,於理而不徇于情,居平好善乐施,名播远迩。晚年来心益慈惠,专以推解为务,尝备棺木以为贫不能葬者赒焉。

  104世明伦:道肫四子,字子先,号叙五。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十九日午时,配毛公违仁三胞妹,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十月初十日亥时,生二子廷瑜、廷衢,女一归胡公讳祝玉。继娶喻公讳金山胞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八月初八日酉时。公自彻诗书,理家务,仅有田数亩,衣食犹不甚充,而公处之裕如也。在乡党以温和,在家庭以勤俭,故时事渐丰,闾里称善。

  105世廷瑜:明伦长子,原各余,字凤周,讳一仪。生于雍正四年(1726)十月廿九日辰时,配毛讳仁三公女,生于雍正四年(1726)四月初十日子时,继配徐讳秉德公女,生于雍正八年(1730)六月廿四日辰时,生二子元雄、元成,女一归朱讳炳郁。

  106世元成:廷瑜次子,太学生,捐名彬,字荣友,讳燮斋。生于乾隆廿六年(1761)十二月廿四日子时,配毛讳振兴公女名纯藻公胞妹。生于乾隆廿九年(1764)十月初三日申时,生四子开金、开衡、开睿、开悟,女一归朱讳鸾章。

  107世开金:元成长子,太学生,名际初,字绍钦,讳丽堂。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二月三十日寅时,配盛讳稀年公女,生乾隆五十四年(1789)正月初一日寅时,生二子运超、运泰,女一归汪名文焕。

  108世运泰:开金次子,岁进士,贡名廉泉,字泰亨,号让亭。生于道光六年(1826)七月二十九日寅时,同治三年(1864)朱宗师岁试入学,旋列优等食餼。光绪戊寅年(1878)龚宗师考取贡元,候选儒学正堂,配胡讳维义公女,生于道光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亥时,生五子克恭、克宽、克信、克敏、克惠,女二长归罗名荫培,次归丁卯科举人孔印昭馨长子郡庠生名宪廷。

  109世克信:运泰三子,字桂勋,号幹卿。指分河北县丞。生于咸丰七年(1857)九月初八日丑时,配吴锦江女,生于咸丰十年(1860)正月二十日未时,生二子显茂、显芳,显芳出嗣胞兄克宽,生女二长归从九品周良箴次子,次归黄少卿四子。继配孙氏,生同治甲戌年(1874)十一月二十六日未时生子显蔚。

  110世显芳:克信次子,字文甫。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十二日亥时,配杨氏,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初一日丑时,生子家骥,家骥兼祧胞弟显蔚。

  111世家骥:字忠性,号德符。1912年3月26日出生于合肥东乡吴兴一村。

  112世邦国:家骥次子,生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七月二十二日午时。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工程师。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十四至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兼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娶章瑞珍,生于1944年,生子韬。

  五、吴家骥其人

  到了111世吴忠性出生时,家境已很贫寒,生活非常困难。由于父亲吴显芳外出谋生且死得早(33岁去世),他只得寄养于本乡杨元三外祖父杨国虞家。

  吴忠性的启蒙读书很早,六岁时便在外祖父家私塾里学习《千字文》、《百家姓》。自十一二岁时,相继师从赵衢九、本家堂叔吴显然、魏绍如,后又入本乡六家畈湖滨中学读书。

  吴忠性报考测量学校被录取,193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测量总局制图科清绘股工作。1936年下半年被正式任命为三等测量佐测量员。1939年下半年,吴忠性离开桂林来到贵州平坝。当时吴忠性的官阶已升为一等测量佐,担任地图审查员,负责制作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因担任主编,计划、编绘规范、编图方法都是由吴忠性亲自起草制定。1941年秋,离开平坝,调到搬迁于贵州镇宁的中央测绘学校任教。

  在母校任教的吴忠性主教绘图和画法几何,同时在外系兼教制图课。因家庭费用不敷,吴忠性又兼学校的数理化外文教师。每兼两节课4元,一周四节课8元,这对于全靠吴忠性一人薪水生活的六口之家(1943年元月又生了吴邦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久,学校再迁贵阳,吴忠性在贵阳的一家中学教学。

  1943年,日本侵略军打到贵州,贵阳吃紧,各机关学校纷纷向重庆逃走。测量学校也向重庆方向迁移。吴忠性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家小和学校一道转移。后来测量学校在重庆北碚附近的澄江镇找到办学的地方,吴忠性一家人又随校迁到澄江。

  当时测量学校要开办本科班,师资不足,决定派吴忠性去英国学习。1945年11月,吴忠性一行四人,由昆明坐飞机过缅甸,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在新德里以北的德拉顿印度测量科学技术中心学习。八个多月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使得他们业务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回国后,吴忠性陆续在测量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在印度学习考察期间,吴忠性不仅了解了印度测量法规和全印度的成图情况,也看到了他们对我国西藏、新疆地区所做的地图,将我国大片的国土画入他们的版图。有心的吴忠性买了许多地图和书籍带回国内。这就为他后来能用一周时间便绘出进军西南和西藏的地图打下了基础。

  测量学校在南京的校址被日本飞机炸平了,1946年暂迁到原来中央大学在重庆沙坪坝的校址。1947年又迁移到江苏苏州。吴忠性升任测量学校制图科科主任兼主任教官,官价升到二等测量正。

  解放后,吴家骥被任命为新成立的西南军区测绘分局制图科科长。当时解放军正准备进军西藏,需要进藏的行军路线图。吴忠性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发动全体作业人员,采取歇人不歇工,夜以继日加速赶制。吴忠性坐镇指挥,如期完成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好评。接着,吴忠性又主持编绘了西南军区百万分之一挂图。

  1950年,由于部队负担过重,上级号召凡有家可归的可以将一部分家属送回故乡。吴忠性第一个响应组织上的号召,将母亲和大儿三子送回家,以减轻负担。第二年评发工资,吴忠性月薪80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才将其母和三子邦胜接回,已是青年的长子邦杰便留在江苏其舅舅处上学。

  1952年,一纸调令又让吴忠性去刚组建的沈阳解放军测绘学校工作,从此,吴忠性又走上了测绘教育的工作岗位。

  1959年吴忠性与曾世英、陈述彭合著《中国科学十年——地图制图学》一书;为国家大地图集写了《地图投影的选择和设计》一书;历次制图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以及论文主编出版也都是吴忠性亲自操刀。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频繁的学术活动之外,吴忠性在社会上还担任许多职务,如担任国家大地图集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测绘学报副主编等。由于他的勤奋和显著的成就,曾荣获三等功两次,总参系统先进工作者一次。1954年首次评定学衔时,吴忠性被评为高教四级副教授,1962年升为正教授。并于1960年入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式一员。

  1971年吴忠性仍回总参测绘学校继续任教。编写了一本三年制的《地图投影教材》,直到现在仍还在使用。担负一个高级班的教学工作。1977年初,吴忠信回到了江苏常熟大儿子身边定居。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总参测绘学院的新任领导到常熟,登门邀请吴忠性重返校园。吴忠性被任命为制图系常务副主任,仍然负责全系的教学教研工作。

  吴忠性回校后,开设制图自动化专业,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制地图,从模拟地图迈向数字制图。吴忠性凭着他对工作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申请经费,投资四百多万元购进大型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对教学的使用。卫星测量出现后,他又研究空间投影,以解决卫星底片成像转变为地图投影的技术问题。他还探索卫星空间移动轨迹如何表现在地图投影等方面问题,并撰写了专著。在这项研究中,他改变了用传统的数学演绎方法而为数学归纳法,既具有概念性,又提高了灵活性。因此,他被公认为该项学科在中国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因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吴忠信的名字被编入《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大辞典》,1993年又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津贴。

  吴忠性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也是一个诲人不倦,学无止境的终生践行者。这正如他的高足胡毓钜、高俊两位教授在1993年为吴忠性的《地图投影学与地图学论文集》一书合写的序言中所言:“令人深为感动的是,吴教授在1988年退休以后,仍然笔耕不辍,1989年出版《数学制图学原理》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99年吴忠性去世,享年87岁。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迁至肥东的吴氏一支作为泾县茂林吴氏的分支,在家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吴家骥、吴邦国这样在学术界和政界有深刻影响力的人物,反映该家族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它也是泾县茂林吴氏的骄傲,成为昭示茂林吴氏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旨在交流吴氏文化,收集吴氏族谱,帮助寻根问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评论(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